雾霾卷土重来 专家认为起因与往年无本质变化
近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北京等省市区接连陷入雾霾。部分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爆表”级别。环保专家认为此轮雾霾的成因同往年并无本质差别,节能减排依然任重道远,普及防霾知识有待加强。
自上周末出现在东北三省的雾霾天气,至今仍未得到彻底缓解。有关雾霾的新闻,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保部9日表示,预计10日至14日,黑吉辽大部地区仍维持中度到重度污染。同时雾霾影响范围正向南拓展,10日上午山东济南也进入了重度污染状态。
“此轮雾霾与往年相比并无本质变化,还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交织的产物。”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朝飞表示,过去的污染源未得彻底解决,再遭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自然形成雾霾,并带来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
记者从多地环保部门了解到,冬季燃煤供暖被认为是此轮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有专家表示,近年来治理大气污染工作虽取得相当成效,但由于治霾的艰巨性、复杂性,仍未达到赢得决定性胜利的阶段。雾霾今后还将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可以说,治霾是一场持久战。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就意味着面临什么样的环境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所长杜少中认为,减排的成效,取决于减排力度与控制强度,更取决于忍耐减排代价的能力。这就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需要区域联合协作机制的有效运行。
杨朝飞表示,治理雾霾更应“一张蓝图干到底”,不宜采取过多临时性措施。一时的停产限行虽能治标,暂时缓解症状,但背后是大面积的反弹与不菲的社会运行代价。
此轮雾霾暴露出部分应急机制周转不畅、民众防范意识仍显薄弱等软肋。杜少中、杨朝飞等专家认为,问题既已出现就要及时解决。“在雾霾天,老人、小孩少出门、关闭门窗、减少户外活动。这样的常识需要更多人知道,从每个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