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水平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青岛市人大将《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定为唯一的大会议案以来,青岛市农委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全市农业工作的“底线”,认真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努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3年,青岛市被评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今年前三季度,在农业部、省、市三级组织的蔬菜、水果、茶叶质量监测中,全市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9.6%、99.4%、94.5%,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成效显著。
一是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坚持“严”字当头、“管”字为先,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政策制度、监督管理、检验检测、质量追溯、生产标准、责任追究、行政执法和应急处置等八个体系。全市91个涉农镇(街道)全部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76个镇级公益性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全部启动建设,已建成47个;247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质量追溯系统,占年度计划的87%。
二是支持政策逐步完善。市政府出台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市农委牵头,研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打联动”办法、红黑名单管理实施细则、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配套文件;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创建、农药追溯体系建设等项目,推动了监管工作上水平。
三是源头治理成效初显。把控药控肥、治地治水作为治本之策,从源头上管住高毒农药经营使用,控制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全市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由原来的100家核减至38家,并全部实现了经营过程可视可溯;按照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首次实施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低毒低残留农药配送和农药经营人员持证上岗培训三大补贴,为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持续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劣农资、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明显提升。按照“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的思路,加快农业标准修订,积极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提升品牌化生产水平。全市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155项,涵盖了蔬菜、果品、粮油等生产和流通领域。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16万亩,同比增长53%。加大农业品牌培育、整合和保护力度,全市已有农产品商标7700多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10个,省市著名商标31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366个,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43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青岛市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