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园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04.2015  12:57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对策,为植保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农药;防治

随着 生态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园林绿化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绿化成果决定着绿地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在绿地的养护管理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个日常性、重要性影响因素之一。

1 青岛园林病虫害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多达518种,其中虫害438种,病害80种。常年造成危害的虫害:食叶害虫有 刺蛾、大袋蛾、尺蠖、舟蛾、枯叶蛾 等;刺吸害虫有 蚧虫、蚜虫、红蜘蛛、木虱、飞虱 等;蛀干害虫有 天牛、木蠹蛾、小蠹虫 等;地下害虫有 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 等。病害主要有: 白粉病、锈病、叶斑病、黑松枝腐病、褐斑病、病毒病、腐烂病、溃疡病 等。

鉴于城市园林生态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所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危害症状、防治方法等也就有所不同,特别在城市中的用药主要是旅游景点、游园、居民小区、公园、道路等与人们活动密切相关的场所,这就对用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药剂的种类、剂型、施药技术。

在制约病虫害爆发的三大因素中,寄主、有害生物,除大规模的引种新植物造成差异外,基本上在一个地区相对稳定,而环境条件就成了病虫害爆发的决定因素,对不同生态型病虫害爆发起到了促进或抑制作用。例如:2002年高温干旱造成扬树黑斑病、灰斑病爆发,我市的杨树受害率达100%,严重率达80%以上。2003年的高湿、中温,造成草履蚧、刺蛾、黄杨绢野螟、卫矛尺蠖、国槐尺蠖、法桐枝干溃疡病、合欢枯萎病以及检疫害虫等爆发流行,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灾难,暴露了我们在病虫害防治中的诸多问题,这都给我市的园林病虫害防治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2 青岛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问题

尽管近两年青岛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病虫害爆发情况,但在市政府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园林科研部门的专业 技术 支持保障下,使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与各绿化管理部门、农药用户、防治单位的交流及实地调查、现场技术指导,发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是园林管理、防治部门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各绿化部门基本上不配备专业技术植保人员,在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不够,以至于发生病虫害时,出现管理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等现象。主要表现在病害、虫害混淆、错过防治适期,甚至连杀虫剂、杀菌剂也难以分清。二是药剂使用出现严重问题。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应以高效、低毒、无公害、对环境友好的药剂为主。据有关部门统计,青岛市内建成区有公共绿地1900多公顷,年平均病虫害防治次数5~8次,用药10余吨。

2.1 农药种类选用不当,造成了环境污染及植物药害

据调查和用户反映,目前在市区内有很多单位仍在使用国家明文禁止的高毒 农药 ,如久效磷、1605、甲基1605、磷胺、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且以喷雾为主。这些农药的使用不但给环境造成污染、对敏感植物如樱花、碧桃等产生药害,而且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2.2 农药使用浓度过大,造成人身中毒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使用杀虫剂如久效磷的浓度高达600倍,菊酯类农药的浓度400倍,我们推荐2000倍而使用1000倍,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造成的中毒事件却时有发生,而且容易迅速提高害虫的抗药性,造成病虫害的再度猖獗。

2.3 病虫害防治时期不当,影响防治效果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对病害的防治尤为合适。由于防治部门对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症状、发生流行规律、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知识的缺乏,往往造成危害后甚至接近死亡时才进行防治,防治效果不佳也就不足为奇了。如蚧壳虫、天牛、刺蛾、巢蛾、潜叶蛾、蜗牛、红蜘蛛、合欢枯萎病、草坪褐斑病、腐霉枯萎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都出现了这种情形。

2.4 农药使用方法及剂型选用不当

同样的有效成份,不同的剂型药效不同。在众多剂型中,主要以应用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胶悬剂等为主,尽管它们的药效名列前茅,但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要有充足的水源做保证。

同样的有效成份,不同的使用方法药效不同。在众多的使用方法,仍以喷雾为主或者是唯一的使用方法。当前难以见到隐蔽性的施药技术,这会同使用乳油一样带来同样的不良后果。

2.5 农药市场混乱,为正确选用带来困难

在进行农药实验时,我们发现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样有效成分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同。国家对杀虫剂混剂的规定,不准三混,而厂家为追求高效加入了多种有效成份,成了四混、五混。但只标明了两种,甚至一种也没有(有效成份英文名),这就给使用者选择药剂带来了困难,出现药害、中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另外,农药假冒伪劣产品猖獗,农药一品多名、一证多用,都给规范农药市场造成一定困难。

3 青岛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永远是植保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不同的防治手段,其效率、效果、效益是不同的,根据病虫害实际发生特点,制定如下的防治对策是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

3.1 实行“植保信息服务网络”会员制,扩大服务范围

在园林环卫办的支持和领导下,由园林科学研究所组建了“植保信息服务网络”,实行会员制。网络单位遍布青岛市内七区、五市近40家,目前正在迅速扩大发展之中。我们为网络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并及时发布“青岛园林病虫预测预报”。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中至关重要,我市的病虫种类有500余种,常年造成爆发危害的主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也会造成爆发性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不同,例如:1991年、2002年的黑松枝腐病;2002年的杨树黑斑病、灰斑病;2003年的法桐枝干溃疡病和国际检疫性害虫的大规模爆发。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还是爆发性病虫害的防治都是以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为前提的,它是我市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维护、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全年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8期,在园林植物病虫害多发季节,及时增发病虫信息,指导各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3.2 做好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青岛市每年对有关园林绿化知识进行1~2次技术培训,其中病虫害是一项重要内容。重点是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及农药的选择、安全使用等内容。

对于突发性的重大病虫危害,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园林工作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减少经济损失。

3.3 正确选用无公害农药

3.3.1 应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植物杀虫剂

全国应用较多的是Bt、灭幼脲、阿维菌素等,应该做为无公害药剂的首选药剂。但它们的也存在着效果慢的弱点,特别是Bt的应用,3~4天后才表现明显的效果,且对环境湿度条件要求较高,才能确保药效。通过调查了解到,各喷药客户对农药的速效要求必须是1~2分钟内害虫落地,这就为单独应用上述药剂造成了一定困难。

3.3.2 拟除虫菊酯、新型杀虫剂的应用

高效氯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中药效最高的一种,在多种混剂中都占有一定比例。新型杀虫剂中以吡虫啉、定虫眯对刺吸式害虫效果较好,应用较多。

为达到高效、速效、低毒、无公害,我们研制、开发、生产、推荐使用拟除虫菊酯与仿生农药、植物杀虫剂的混剂,收到良好效果。

3.3.3 晶体石硫合剂、成标无机农药的应用

在早春植物萌发前通喷一遍,对越冬蚧虫、螨、白粉病、锈病等全年的防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施药技术及剂型的正确选择

常规采用的喷雾施药方法造成的弊端有目共睹,据Metcalf(1980年)估算,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淀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沉淀在耙标害虫上,只有不足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因而化学农药是高效的,但使用却是低效率的。农药使用中的低效率,不仅浪费大量农药,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耙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

3.4.1 植株茎部施药方法

即将农药以一定的方式(注射、涂抹等)施于植株茎部,使其进入植株体内并在其中随体液输送至各个部位,从而起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4.2 根部施药技术

对于某些内吸性好的药剂,可以做成药丸,埋在植株根部,使药剂缓慢定期释放,通过根部吸收传导到植株上部用于防治害虫。

3.4.3 低量喷雾技术

所谓低量喷雾技术是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用水量为常规喷雾技术的1/5~1/10,可提高作业效率。

3.4.4 静电喷雾技术

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的喷施方法,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可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缺点是带电雾滴对植株冠层的穿透力较弱。

结合不同的施药技术,选用不同作用方式的不同剂型,如粒剂、丸剂、胶悬剂、乳油等,针对性的防治园林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通过正确选择农药、使用技术及剂型选择而逐步得到解决,保证城市园林植保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