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学生上烹饪课 给妈做酱油饭引惊叹(图)

14.01.2016  09:43

  海鲜沙拉、糖醋排骨、芝士焗口蘑、烤口蘑、比萨、鲜虾饼、粥……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二十几个孩子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可以在家里的年夜饭上露一小手了。因为他们在这个学期里每周四都上烹饪课,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教室。

  李艾同学有一天给妈妈做了一个酱油炒饭,将米饭用浅色酱油搅拌后,加上葱花、蒜苔、鸡蛋,炒得色香味俱全,而且学会了餐具的搭配,拍成照片可以和时尚杂志上的美食照片相媲美。这次美食实践让她自己兴趣盎然,更让妈妈无比自豪,妈妈把照片发在朋友圈,大家为一个从不做家务的孩子能做出这样一道有模有样的美食感到惊叹,有朋友评论说:“可见孩子们还有多少潜力没有被发现和释放啊”,还有的说“在今天这样过度强调考试成绩的时代里,这种教育创新像一阵春风,让人耳目一新”。

  李艾同学说,今年春节里,她要将所学到的美食技术用在年夜饭的家宴上,她说:“我们老师说了,饮食是有感情的,烹饪是艺术活动,食品里边有智慧。”

  李艾的老师就是梦想要成为中国食育第一人的市实验小学美术老师刘健。

   用“饮食教育”理念打动评委

  “虽然刀工不行,但我是可以做几个菜的;虽然基础不够,但我是可以画一些图的;虽然文笔不美,但我是可以码几个字的……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忠于内心,忠于生活。”这是刘健的“自画像”。

  刘健痴迷美食和绘画,他以漫画的形式记录美食过程,已经出版了《吃货蜜语》和《吃货漫语》两本漫画,前不久获得世界美食美酒图书大奖赛最佳绘本。

  “当第37遍被人问到‘快告诉我回锅肉要和什么酱炒,炒到什么程度,放什么菜搭配’的时候,我决定把做菜的步骤画出来给他们看,朋友们很喜欢,也照着做了,我也终于清闲了。”这是刘健画烹饪的因缘。在刘健看来,人生百味,也许无法掌控,但盘中百味却可肆意挥洒、快意恩仇。他坚信,没有不会做饭的人,只有不想做饭的心。

  不久前,他登上央视的《中国味道》,成了“名人”。在这档美食拍卖真人秀节目中,他与许多专业厨师、名菜传人共同比拼,最终以一道取材学校榉树教育的“爱心蛤蜊鸡腿肉”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作为一名非专业选手,其实我是用‘饮食教育’的理念打动了他们。”

   做一道有感情的菜

  区别于普通的大厨,刘健的菜品满是感情。

  “这是一款不完美的菜品。米饭有些硬,肉排有些老,配菜有些咸,肉汁有些薄。唉,就连那黑盘子也该换成白盘子的。完全不够完美啊。任何人都会追求完美吧。谁不想事事完美呢?可是所有的都不是完美的……”这是刘健给自己的新菜“秋葵烧肉排饭”配发的《原谅不完美》的小文。不仅仅是做菜,而是在烹制过程中融入人生百味,别有一番味道。

  刘健希望学生能通过学习烹饪成为“食人间烟火”的有温度的人。他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特地为他开设了烹饪课。在课堂上,刘健不仅仅教会了孩子们如何辨别食材、营养搭配,还通过小组合作烹饪的形式提高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生活技能。“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食物,也慢慢体会到父母在给他们做饭时的辛苦和倾注的爱。“有的孩子会认为动物生下来就该被人类吃,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想法。现在在烹饪课上我会教他们对食材要有感恩的心,他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年青岛都有一段‘休渔期’来保护鱼的生长,其实这也是一种品德教育的形式。”刘健说。

   想做食育第一人

  刘健有“野心”,他想在食育方面大有作为。所谓食育,是由食和育组成的。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问题,育则需要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各司其职,合力解决。

  刘健说,我国目前没有专门为中小学生编写的食育专用教材。换言之,没有任何一册系统全面、通俗易懂的食育教材适合中小学生学情。刘健准备编写中小学生食育教材,北京一家企业被他的想法吸引,最近为他捐款30万元,支持他开发食育课程。他心中的饮食教育应该包含两方面,即吃什么和育什么。吃什么能解决孩子们亟须改善的健康问题,进而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判断思考能力,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身健体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目标。育什么则旨在通过一系列与饮食相关的培训使学生最终能具有感悟生活、尊重劳动、懂得感恩的情怀,进而培养其更为健全和丰富的人格。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认为,烹饪能锻炼人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也应从小学习下厨烹饪,做家务过程中养成的责任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刘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