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举办《红星照耀中国》展览 纪念建党95周年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6月8日,青岛市档案馆与10个区市档案馆同时举办以“档案与民生”为主题的国际档案日暨青岛市第六届档案馆日活动,展示档案工作“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青岛市档案馆开放活动共包括四大板块,不仅推出了“红星照耀中国”展览,还举行了“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山东省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馆际联动,远程查档”服务启动仪式。此外,几段珍贵的青岛历史影像资料片也首次面向公众播放。
市民在青岛市档案馆参观。
1938年8月,毛泽东与博斯哈德合影。
1947年1月25日朱德的签名照。
出征前的红军高呼革命口号。
典型的根据地民兵形象。(市档案馆供图)
抗战木版画栩栩如生
为纪念建党95周年,青岛市档案局(馆)与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单位共同举办《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据了解,展品分别来自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代历史档案馆。其中许多照片、档案文献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展览分为“探寻红色中国”、“镜头里的中国革命”两部分。“探寻红色中国”展览主要通过以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一批外国记者在革命根据地以及抗日最前线采访的手稿、拍摄的照片、撰写的报道著作等300多件展品,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
“镜头里的中国革命”部分,主要展示革命根据地、伟人风采、人民军队、群众武装、延安生活等情况。记者看到,展览中包括许多中国收藏家、收藏爱好者的展品。其中,一组向收藏爱好者林荣成先生借展的《边区根据地木刻选》和《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扫描而来的木刻画展品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包括“夺回粮草”“八路军的学习”“八路军徒手和日军作战”等展品栩栩如生。65岁的林荣成告诉记者,这些木刻画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发行的,当时一共发行了3000册,目前已知全国仅存4册,其他三册分别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联和人民大学。林荣成说,《边区根据地木刻选》是自己十几年前在文化市场上“淘”来的,珍藏了10多年,是第一次公开与市民见面。
影像记录青岛老工业
6月8日上午,青岛市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潘积仁为参加活动的市民作《近代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历史专题讲座,对近代青岛60年的城市化进程做了深入的剖析和讲解,加深了大家对青岛历史的认识。随后,市档案馆还播放了天主教堂落成典礼、建国初期青岛纺织厂掠影等珍贵历史影像,再现老青岛的那些“乡愁”和历史记忆。
“这段影像是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记录了天主教堂落成典礼的情景,里面能看到维昌禄主教。”市档案局宣传处处长周兆利告诉记者,这段影像是德国友人去年捐赠给青岛市档案局的,这是第一次面向公众播放,尽管影像记录的内容比较可靠,但具体的细节还需要更多经历过那段历史或者听说过的市民来一起研究。如果有市民了解这段历史,可以拨打电话0532-85813375帮忙“揭秘”。
除了天主教堂落成典礼的影像,昨天还播放了包括啤酒厂、纺织厂、橡胶厂及四方机车厂等厂区的影像资料。“片子是经过剪辑的,原片内容更加丰富,有上世纪50年代啤酒厂如何酿酒的情景;有外省市的纺织工人到郝建秀小组参观学习的情景;还有四方机车厂造出全国第一辆机车的情景。”周兆利说,影像再现了当年青岛工业蓬勃发展的景象,里面的许多场面非常震撼。
“远程查档”平台启用
6月8日,青岛市档案馆还启用了“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机关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辅助政府决策,服务人民群众创造条件。
仪式启动之前,工作人员讲述了一个最近发生的事例。刘女士是山东外贸抽纱进出口公司的一名员工,今年要办理退休,但其档案中缺少招工材料,经人介绍来到青岛市档案馆文档中心查找,由于该档案不属于青岛市档案馆接收范围,工作人员只能介绍她去省档案馆查阅档案。“这件事表明,我们的服务领域还确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工作人员介绍说,为切实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民生的作用,山东省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建立“馆际联动,远程查档”服务机制,在符合档案利用规定前提下,双方档案馆可提供查档咨询、异地出证等服务,方便社会和市民利用档案。(青岛早报记者 于顺)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