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啡阅青岛”拓展图书阅读空间
2万册图书配送咖啡馆
位于青岛市闽江三路12号的艺术空间咖啡馆近日试营业,来自市南区图书馆的1000册图书已摆上了咖啡馆的书架。
“咖啡馆里可以放4000册图书。过几天,市南区图书馆还会再送1000册图书过来。”4月22日,艺术空间咖啡馆负责人于宝坤介绍,“申请过程简单,时间也不长。这些书籍都是我们咖啡馆目标客户比较喜欢的艺术、文学之类。同时,也为我们节约了相当一部分购买图书的费用。”
去年7月,市南区文化部门推出了“啡阅青岛”图书馆项目,将该区图书馆的书籍免费配送至辖区咖啡馆,并定期流转,将咖啡馆打造成提供文化体验的公共服务点。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参加活动的咖啡馆突破100家,配送图书超过2万册。
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人介绍,借助于与全市各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除了艺术空间咖啡馆外,还有星光线、橙橙书院儿、逸美时光3家咖啡店成为首批图书“通借通还”的指定点——通过网络系统,在市区内任意一家图书馆内办理借阅证的读者,凭身份证就能在这4家店内借书、还书。
“两全其美”
随着市南区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城区公共文化场馆布局供给有限与居民不断升级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全区推进全民阅读面临的一项重点课题。
在岛城,各区市都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但对不少市民来说,图书馆位置固定且相对较远,借阅图书很不方便,这就导致图书馆里的大量图书无人问津。而相比之下,现在不少咖啡馆打出了文化主题,尤其是青年消费群体,他们喜欢在喝咖啡的同时读书。但咖啡馆购置成百上千本图书也不太现实。如果能将图书馆的图书流转到咖啡馆,这对于读者和书籍来说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前期,我们以咖啡馆聚集的大学路为试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得出结论后,我们对区图书馆馆藏图书进行了分类整理,选取大学路几家咖啡馆进行图书的配置。”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啡阅青岛”项目试点后,逐步向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的100余家咖啡馆推广,将咖啡馆这个单纯的休闲场所改造成一个能够提供阅读体验的馆外图书服务点,打破了图书馆固定场所的限制,促进了馆藏资源的流动,实现了阅读体验由单点聚集到全域开花的转变。
向青年旅舍拓展
今年以来,市南区针对西部老城区青年旅舍聚集的特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啡阅青岛”咖啡馆服务领域拓展到青年旅舍里面的咖啡空间、在里院客栈,让来青旅游的外地人也能够读到本地图书馆提供的图书,使阅读变得年轻化、时尚化、大众化,受到了来青游客和青年旅舍的欢迎。
“啡阅青岛”图书馆项目,如今已成为市南区打造“项目为线、多点成面、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阅读服务格局,构建“政府主办、社会协办、共办共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书香城区建设的新尝试。
好的活动还要有持续的后期服务作保障。为使该项目可持续发展下去,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详细了解咖啡馆图书使用情况、读者群体等意见及建议,制定了专门的图书置换方案,从今年3月份起,为前期参加的咖啡馆进行“图书置换”,促进咖啡馆之间图书有序流动,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为每家咖啡馆建立图书流转台账,建立“啡阅青岛”微信群,实现信息及时收集、反馈、发布,打造网上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通过近一年的实施,“啡阅青岛”图书馆项目受到市民和咖啡馆业主的欢迎。它突破了以往主要依靠图书馆供给图书的局限,实现由“办文化”向“送文化”、单一场馆向多点供给的转变,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延长了夜间阅读服务时间,填补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空白点。
更为关键的是,“啡阅青岛”项目还有效拓展了图书馆发展空间。成熟城区普遍面临公共图书馆空间有限的问题,“啡阅青岛”项目新增图书阅读空间近2万平方米,阅读量达15万人次,拓展了图书服务的触角,提升了图书馆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