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拆违579万平方米 面积相当于700个足球场
李沧区双峰山拆违后建成的绿地。周 欣摄
违法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之一,极易积聚矛盾,破坏市民正常的生活环境。自去年11月启动为期三年的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以来,青岛以“治违”为抓手,全面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市民打造美好生活空间。截至7月底,全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579万平方米(相当于700个标准足球场),拆除户外广告21.2万平方米,拆除占路亭体406处,拆后绿化约100万平方米(相当于1.25个中山公园),明显提升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一线城管执法:近七成事关违法建设
崂山区国际名都小区曾经是违法建设的重灾区,一共9个楼座竟有19处一楼圈地违建,总面积达400多平方米。违法建筑的肆虐给小区秩序带来了很大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邻里关系。“这些违建一是破坏环境,二是影响安全。一楼往外‘伸舌头’,二楼三楼就容易招贼,谁能心平气和?”为此,小区居民丁伟没少到物业投诉,可效果却非常有限。
转机出现在今年6月,借着全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的东风,刚成立不久的崂山金家岭街道提出要在2年内整治辖区内188个小区的“脏乱差”问题,“老大难”国际名都小区成为首批整治对象。最终,在街道办事处和城管执法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个月,19处圈地违建被“一拆而光”,与此同时,小区内还开展了占压燃气管道和挤占公共场地整治,并进行了绿地恢复,彻底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违法建设是城市管理的矛盾焦点,在我们的基层一线中,近70%的城管执法工作都与违法建设相关联。”崂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崇顺告诉记者,崂山区将违法建设治理与提升城区品质相结合,通过统筹协调、同步整治、即拆即用,在治违中实现城市环境大改善。
崂山区的实践是青岛利用违法建设治理行动,系统解决多项城市管理难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为了使治违工作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满足市民需求,青岛主动作为,自我加压,除了省里的“命题作文”外,还将市民关注的户外广告、占路亭体、市政设施、占道地锁等内容纳了进来,使治违工作更加立体化。覆盖面积则突破上级部门划定的城市建成区,扩展到全市1万余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面积,涵盖全市所有街道(镇),实现了治理范围的全覆盖。
为了更好地回应市民关注热点,青岛创新工作制度,对群众投诉的违建专门考核、专项督办。在对全市145个乡镇街道的治违百分制考核中,专门拿出20分考核群众投诉的违建治理情况,由市长热线和“12319”热线回访群众进行打分。考核结果每季度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此举有力地推动了基层部门对群众投诉的反应力度。来自“12319”热线的数字显示,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开展以来,通过青岛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分理市民举报拆除的违法建设已达1553处。
“四个拆+”:固化治违成果
在以往治违过程中,拆违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拆后工作却重视不够,风头一过,违法建设时常死灰复燃。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青岛结合实际,探索“拆+建、拆+绿、拆+美、拆+管”的“四个拆+”工作模式,力求让治违成果长久惠及市民。
“拆+建”指的是拆除违法建筑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停车场、道路广场、便民设施等,消除违法建设复建的土壤。“拆+绿”指的是将违法建设治理与绿化整治相结合,拆除违建后进行绿化,美化环境。“拆+美”指的是拆除违法建筑后,将墙体进行统一粉刷,提升美化整体环境。“拆+管”指的是建立健全违法建设长效管控机制,遏制违法建设复建、新建行为。将巡查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个街道(镇),加大巡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严格落实新增违法建设即查即拆,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
得益于“四个拆+”,平度市店子镇许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前屋后违建多曾是许家村“一景”,既破坏了村庄面貌,也引发了不少邻里矛盾。“全村410户村民中有超过60%的家庭搭建了违法建设,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给村庄的日常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村支书许召尧告诉记者,借助违法建设治理行动,许家村集中拆除全部违法建设,并迅速开展乡村美化。利用拆后空地栽植各类乔灌木超过20000株(棵),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在村庄道路的关键节点,建设了宣传栏数十平方米,宣传基层党建,村庄建设和传统文化。村庄1万多平方米主干道路也借机硬化,并增加了地下排水管沟。长效机制建设也没有落下。村两委与每户村民都签订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管理协议》,并严加考核,奖优罚劣,结合日常专业保洁,有效保障了村庄环境卫生。
同样依赖于“四个拆+”,在市北区,500多个老旧楼院清理乱堆乱放,安装感应灯、防盗门和楼梯扶手;在李沧区,双峰山东北侧山体拆违植树数千棵,1.9万平方米山体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在莱西市,月湖早市、颐和花园等地拆违建绿1万余平方米,让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更大范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也在推进中。借助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形成的良好氛围,市城市管理局于近期启动新一轮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制定了路线图、时间表,务求用一年半的时间,推动青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小、落细、落实、落地。
提升行动瞄准全市市容市貌存在的市容秩序、广告牌匾、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违法建设、河道近岸7大类21项突出问题,按照“属地为主、网格管理、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精细管理、重在长效”原则部署开展,力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群众满意度。
“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感觉好不好,满意不满意,最直接的就是看市容市貌水平的高低,落脚点可能就是市政道路卫生搞得怎么样?绿化带修剪得怎么样?”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青岛在市容市貌的精细化管理上进行的一些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道路保洁为例,在“以克论净”的高标准带动下,青岛道路保洁水平明显提升,在今年年初省住建厅公布的全省首批145条深度保洁示范路名单中,青岛有26条道路位列其中,数量居全省首位。目前,市区57条主干道,447条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
据了解,为了确保此次整治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市民,行动中将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基础数据普查,逐路逐条、逐井逐斗、逐杆逐亭、逐段逐棵、逐楼逐院建立基础数据“一本账”,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小算盘”支持和“大数据”支撑。各区市也将组织所辖街镇、作业单位按照职能、职责查找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逐一进行整改。
在做好整治的基础上,城市管理部门还将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市区两级制定修订更细的标准、规范、导则、手册,就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分类、分层、分级指导,严格用制度管事、靠标准干事,达到路路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管、人人都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