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警教官两次海地维和 教出精英无数

10.09.2014  10:26

  马路上,暴徒拿着石块、汽油瓶向警察投掷,道路两侧的暴徒站在楼顶用AK47射击,到处都是枪声,子弹飞射,装甲车穿梭在骚乱区域内,头顶上是盘旋的直升飞机……还记得美国电影《黑鹰坠落》里的一幕吗?咱青岛公安队伍里,就有一名亲历过这种场景的反恐教官,他叫董向东,是青岛第一个两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民警。他还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博士生,曾写出24万字的反恐论文,目前已连续8年担任青岛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教官”。

   特警上岗前由他们训练

  记者在警官培训中心里见到了董向东,今年39岁的他,皮肤黝黑,身上没有一点赘肉,一身作训服显得非常干练。

  在特警机动队的训练基地里,民警格斗时发出阵阵喊声。在特警队员正式上岗前,董向东和同事每天都要对PTU队员进行专业训练,包括单警战术动作和警务技能培训。董向东还要教民警们练习切、别、摔,两名民警正面接近,突然一人左手抓对方的手腕,右手夹住对方的颈部,右腿提起后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对方从侧面摔倒在地。“这是为了训练PTU队员的实战抓捕控制能力。”董向东告诉记者,他还要带着队员们每天快步爬山一小时,下山后再跑3000米,然后还要在跑步机上再跑5公里。

   课程几乎都与反恐有关

  “我的主要工作是给咱们青岛的民警队伍做专业培训。”董向东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思路非常清晰。他还会定期到青岛市政府机关、青岛驻军、学校和大型企业展开反恐安全教学培训活动。他教授的课程几乎都是与反恐的主题有关,有《劫持犯罪现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合法、合理处置》、《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如果单从这些课程的名字上,你认为他是一名文职民警,那可就错了,他教授的课程还有《徒手与警械防刀斧砍杀训练》、《单警战术动作》、《实弹射击训练》、《战术手语》等等。董向东粗略地数了一下,他教授的课程有10多门,几乎都与反恐有关。

   现场教学须有实战经验

  董向东的这些课程并不是在黑板上或是投影仪上讲出来的,大部分课程其实都需要现场教学。

  “枪械使用就需要到训练场上教课,我会给上课的民警一一纠正动作,指导他们练习射击。”董向东告诉记者,他的学员大都是市局和各分局里的民警,他们也大都是公安专业毕业,但民警工作后很少有用到枪的机会,即便是刑警都很少需要通过开枪来完成任务,更别说基层派出所里的民警了,他们甚至连摸枪的机会都没有。

  “我会手把手地展示给他们看,然后一个一个纠正动作,让他们完全领悟。”董向东告诉记者,作为教官,同普通学校的老师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都必须结合,同时还必须有实战经验,这样才能给民警上课,真正实现从教学转化为实战。

   训练中受伤成家常便饭

  在培训过程中,实战训练是培训的重点,教官们需要教授的实战课程包括应用射击、盾牌使用、抓捕、搜索、盘查战术。在董向东看来,所有的实战训练科目中,枪械训练是最难教的一门课程。“以前很多民警在工作中不敢用枪、不善用枪,随着近段时间反恐形势的严峻,枪支的使用开始被重视,但有很大一部分民警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培训。”董向东告诉记者。“枪支培训的课程非常繁杂,从枪的种类、常见枪型和不同枪型之间的比较等理论课程,到举枪、瞄准、射击、持枪推进、搜索以及枪支分解和结合等实战训练,光枪支动作的训练就至少4天时间。”董向东告诉记者。

  在训练中,教官受伤成了家常便饭,“像枪械训练、盾牌和警棍使用等科目,受伤实在太正常了。”在不久前的一次场景训练时,一名教官扮演暴徒与学员对峙,结果学员一下子没收住力,将教官的眼睛打成重伤。幸亏处理比较及时,否则会影响视力。

   两次赴海地亲历骚乱

  “我的这些经验都是实战里打出来的。”董向东告诉记者,他曾于2005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多次亲历骚乱。“最危险的一次是我担任中国赴海地民事维和警队副警队长、联合国驻海地特别稳定团民事警察部后勤处处长时执行的任务。”董向东告诉记者,当时海地发生了骚乱,防暴队驻地外面到处都是骚乱分子和游行人群,他们手持着石块、汽油瓶在街头到处打砸,街头上到处是被点燃的汽车和洗劫一空的商店,甚至还有暴徒藏在道路两侧的楼顶上开枪。“当时没有水净化系统,防暴队驻地断水了,我们必须到巴西军营去取水。”董向东驾驶着一辆联合国防弹车,同两辆装甲车组成了一支小分队,他们冲出军营,向巴西军营驶去。刚开出不久,小分队遇到了骚乱人群,他们直接冲过来。子弹都从楼顶上射下来,还有人直接投掷石块,现场一片混乱。“我当时已经把枪上膛,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一名暴徒拿着AK47从我的车旁走过,一看车上有中国国旗,就走开了。”董向东告诉记者,他立即命令车队掉头,冲出骚乱区,绕道而行。

  “第二次是防暴队驻地被袭击了。”董向东告诉记者,当时执勤室遭到了枪击,哨兵的额头对着防弹玻璃的位置挨了一枪,子弹卡在了防弹玻璃上,救了哨兵一命。“当时我去联合国驻地拉了整整一车对讲机回来,让每一名队员做好准备。我们大家都枕着枪睡觉。”董向东说。

   博士论文获校级唯一一篇“优秀”

  有了在海地的维和经验,再加上此前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侦查学专业,董向东把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瞄准了反恐这个题材。“当时我选的博士论文是《恐怖劫持犯罪处置研究》,这个课题经过了10余遍的初稿,从30万字压缩到了24万字。”董向东告诉记者,写论文时他已经回到了青岛,担任了青岛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训练科科长。“当时白天工作,晚上查阅资料,熬夜写论文,每天凌晨3点才能睡觉,都不能回家陪老婆孩子,只能憋在办公室里,把办公室当成了家。”

  “这篇论文是迄今为止我最满意的,半年的付出没有白费。”董向东告诉记者,论文通过了博士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和外校专家的匿名评审,并在学位论文答辩会上获得了参加评审的5位国内本领域专家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被评为公安大学本专业当年度唯一一篇校级优秀论文。

   15人每年训练2000多名民警

  在青岛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训练科,除了科长董向东还有14名民警,他们每年负责青岛市民警的常规训练,还要担负着省公安厅指派下来的培训任务。一年下来,经过他们训练的民警达到2000余人。训练的科目非常多,既有理论又有实战,还有细分科目。董向东告诉记者,几乎全年都会排满训练任务,保证民警的战斗力。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记者 原野 赵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