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集装箱班列线达32条 箱量居全国港口首位

07.07.2017  19:33

   青岛港:海铁联运大行其道

   集装箱班列线已达32条,箱量居全国港口首位,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国家示范项目

  跳出传统的装卸主业,加速向全程物流、全功能服务延伸——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大潮中,百年老港青岛港正挺立潮头,劈出一条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之路。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装卸货物是港口的主业。很大程度上,港口扮演着码头运营商的角色。”青岛港集团董事长郑明辉说,新的经济形势下,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单纯靠码头装卸实现增量发展的传统模式已经步履维艰。从国内外港口的先进经验来看,现代物流对装卸主业的推动力显著增强。在全程物流中,港口更是发挥着枢纽和核心作用。通过深耕和战略运筹,现代物流完全可以成为港口新的增长动力源。

  善弈者谋势。在这一全新战略认知指引下,青岛港加速布局现代港口物流体系,以海铁联运发展为重点,通过纵向一体化发展,大力拓展“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港口装卸优势逐渐向港口物流产业链延伸。如今,港口主业正在由传统的“汗水经济”(码头装卸生产)逐渐向“智慧经济”(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并由此构建起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去年,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务对青岛港利润贡献率超过20%,成为港口逆势增长的稳健支撑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今年以来,青岛港海铁联运业务持续发力,前5个月共完成运量26.3万标箱,同比增长31%。预计全年海铁联运箱量将达到60万标箱以上。

   战略运筹发力连续两年领跑全国

  在位于黄岛的海铁联运铁路作业线上,临清、烟威两条大列同时进港,四台正面吊迅速开始作业。同时,集疏港、拆装箱、返空、调箱等各项工作陆续展开,青岛港海铁联运中心繁忙的一天开始了。

  “今年以来,我们的作业量不断提升,每天都是3条作业线满负荷运转,平均每天作业时间达到17小时,机械使用率最高达到70%多,作业量最高达到1200标箱。”青岛港海铁联运调度主任刘光辉说,一季度,青岛港成功开启青岛口岸进口冷冻海鲜、牛羊肉发往内陆新模式,海铁联运增列增箱,势头强劲。

  繁忙的作业现场背后,是海铁联运在青岛港渐入佳境的缩影。

  海铁联运是一种铁路运输和海运无缝对接的运输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也能让港口的腹地沿铁路线向内地延伸。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位于中国沿海的环渤海湾港口群与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中心地带,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目前,在北方港口中,青岛港的航线网络最为密集,青岛港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已达160多条,居中国北方港口之首。同时,发达的铁路网络在这里交会,青岛港还具有良好的口岸环境,便捷的海关、国检政策以及配套的多式联运功能……可以说,开展海铁联运的条件得天独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青岛港就开展了海铁联运业务。但由于港、铁之间没有形成联动,联运货量一直没有大幅增长。拐点出现在2014年。这一年,随着铁路与港口合作进程加快,双方人员成立联合营销团队,信息方面互联互通,使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开始爆发式增长。特别是“胶黄小运转”的开通,更是成为拉动青岛港海铁联运增量的强力引擎。通过“胶黄小运转”班列,青岛港与位于胶州的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相连,实现了“前港后站、一体运作”海铁联运模式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打通了海陆双向物流通道。

  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青岛港迅速展开了全新的战略调整,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推介揽货。“近几年来,集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建专业团队,外派上百人次到内地,有效利用青港货运全程物流的综合优势,进行海铁联运沿线的市场调研、组织货源、算账对比、申请政策、服务保障等工作。”青港货运总经理李武成告诉记者,在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青岛港海铁联运开始“多点开花”——

  老港区发挥铁路作业线能力优势,路港协作开发了“件杂货+集装箱+铁路+公路+水路”全程物流新模式,开通青岛至阳谷、博兴、湖屯、库尔勒、三门峡、酒泉等6条全程物流班列线路。

  前湾港区黄岛港站,路港协作开通黄岛至漯河集装箱冷链班列,去年完成发到箱量3200标箱,中铁特货已为该班列投入9套车底,分三组连挂运行,成为国内运行最稳定的外贸冷链班列。

  前港公司创新模式,在铁路的支持下,对装车工艺进行改进,满足敞顶箱装车要求,开行铁路35吨敞顶箱矿石循环班,使矿石火车“门到门”运输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2015年,青岛港完成海铁联运箱量30万标箱,同比增长36%,跃居全国港口首位。2016年增至48.3万标箱,同比增长60%,继续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32条物流班列线铺开货源大通道

  一列列奔驰的海铁联运班列,将青岛港的货源腹地不断延伸扩大。沿着班列线,青岛港加快了内陆港建设布局,以山东为核心,向周边省份辐射。

  去年,青岛港在省内新增平原、曹县、青州、潍坊西、博兴班列线,覆盖了鲁西北、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网格化布局的战略基本形成,为山东内陆进出口客户搭建了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省外开通河南漯河双汇进口冻肉冷链海铁集装箱班列、青铜峡铜精矿班列、宁夏锰矿班列、新疆阿克苏和库尔勒纸浆班列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此外,青岛港还投入机械设备、信息系统与河南保税物流园区合资成立河南豫青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有效支撑了青岛、郑州海铁联运班列跨区域通关、通检,实现了直通运行。

  随着班列线不断延伸,港口的货源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内临清、平原、曹县是港口腹地北、西、南三大战略要地,青岛港相继开通了临清班列、平原班列、曹县班列,建设起交叉腹地货源通道,将原走其他港口的PVC、铸铁件、面粉、炭黑、成品纸、玻璃、服装、化肥、工艺品等吸引上列,以及省外沿丝绸之路经济带河南、宁夏、新疆地区的进口氧化铝、纸浆、小金属矿种等货源改走青岛港。

  今年,青岛港海铁联运线路新增黄岛至滕州、枣庄西两条班列,完善了青岛港在鲁南地区的布局,同时可辐射到苏北地区。管外新开临汾班列,使青岛港腹地延伸到山西地区,增强了青岛港在山西的竞争力。截至目前,青岛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线已达32条,其中省内班列20条,省外班列8条,过境班列4条,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

  为了更进一步打通海铁联运物流通道,今年5月,青岛港还分别与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开行“西安-青岛”往返货运班列、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加强物流船代等领域合作,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货运代理、仓储网络、多式联运、船舶代理、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业务,不断提升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共同拓展海陆市场腹地,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通过海铁联运通道建设,青岛港口的腹地、服务空间都得到了更大的开拓和巩固。”青岛港集团总裁成新农表示,下一步,青岛港将继续沿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郑州、西安、乌鲁木齐内陆枢纽城市政府及当地物流企业联手建设海铁联运中转基地,为腹地客户架起与世界各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海铁联运“黄金通道”。

   国家示范效应显现,铁路港口衔接更紧密

  蓬勃的发展势头,稳固的领跑地位,让青岛港的海铁联运业务频频进入“国家视野”。

  去年,以青岛港和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胶州)为枢纽节点的青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国家示范项目。这一项目联通多条多式联运线路,主要示范线路有“胶黄小运转”集装箱短途班列、中亚跨境集装箱班列和中韩快线批量快运班列等,成为青岛港海铁联运领跑全国的重要支撑。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三条示范线路完成的运量占到青岛港海铁联运总运量的30%。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了《“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十三五”时期,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将统筹港口与铁路规划对接,加快推进疏港铁路建设及扩能,实现铁路与港口高效衔接,推进港站一体化,提高铁路集疏运比重,形成干支布局合理、衔接有效的铁水联运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列出的重点疏港铁路项目中,青岛港有两个工程列入。其中,前湾(南)港区将规划建设黄岛站—南港区的港区铁路,董家口港区将加快建设董家口铁路支线。

  “随着国家层面各项措施的推进,以及青岛港疏港铁路项目的实施,铁路与港口将更高效衔接,青岛港的海铁联运将如虎添翼!”展望未来,成新农信心满怀地说,青岛港的海铁联运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在港口行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和竞争周期的当下,以现代全程物流为战略支点,以海铁联运为转型载体的青岛港,正在朝着“第四代物流强港”的新航向快步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