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市“精准化”对接群众文化需求

11.08.2015  12:14

   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日前,在2015年首届“群星耀胶州”市民才艺秀阜安街道办事处的海选现场,表演者王玉美凭借一曲《买东西》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观众席上掌声不断,评委们叫好连连。

  “退休很多年了,做梦也没有想到还能登上舞台献唱。”王玉美感慨地说,自己喜欢热闹,每天看文艺节目看的心痒难耐,总盼着有个合适的舞台,既可以展现才华,又能给大家带去欢乐。“如今,可以说是得偿所愿啦。”

  “市民才艺秀就是为百姓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不设门槛,只要有才艺,都可以报名参加。”胶州市文广新局局长于敬军介绍说,大赛已于今年6月份启动报名工作,目前正处于镇办海选阶段,将通过选手才艺展示、评委精彩点评、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展现胶州文化特色,打造全城欢动、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盛典。

  记者了解到,胶州市向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成功举办过三届中国秧歌节,成为目前青岛市唯一“国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品牌。同时,定期举办新春秧歌会、胶州秧歌大赛、戏曲票友大赛、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其中,新春秧歌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0年,胶州秧歌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四届。

  “当然,文化活动不能只追求内容的‘高大上’,而应更多地瞄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方向。”于敬军表示,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群众心里怎么想,政府就要怎么办,只有这样的文化活动才能接地气、聚人气。

  “当晚,现场报名的节目就有30多个。”阜安街道的工作人员表示,“零门槛”让群众的参与热情格外高涨,海选过程中,舞台下面不停地有市民报名参加表演。台上台下好戏连连,正体现出了市民才艺秀舞台的广泛性,以及市民对此类活动的认可。

   文化下基层,要靠带头人

  55岁的姜萍是胶州秧歌传承人,每天都会穿梭在村庄、社区、学校、老年大学、企事业单位等多个秧歌队之间,带领队员扭起大秧歌,动感的旋律伴随着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热情,让火热的夏日更加多彩多姿。

  姜萍把所学所创的秧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秧歌爱好者。“秧歌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每天都是围着秧歌转,编舞、义务教学、演出,忙得不亦乐乎。”姜萍说。

  村民纪敏告诉记者,以前大家也想在晚饭后出去乐呵乐呵,聚在一起跳跳广场舞、扭扭大秧歌,但没有人教,没有人带,只能干着急。“现在好了,只要天气好,姜老师每天都带领大家一起跳,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大。”言罢,纪敏又兴奋地跟着队伍扭了起来。

  “培育‘文化带头人’是加强基层文化工作的基础,有了‘文化带头人’,城乡百姓的文化活动就有了组织者。”于敬军表示,文化带头人不仅是文化活动的倡导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他们通过各项文化活动将群众凝聚在一起,不仅及时有效地宣传了党的政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间接地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去年以来,胶州市实施了“群众文化带头人”建设工程,制定了《胶州市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评选标准》,在全市3000余名基层文艺骨干中选拔出了100名群众文化带头人,根据每个村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辅导培训群众文艺人才,带领城乡群众组建民间剧团、秧歌队、合唱队等200余个自娱自乐性组织,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上万场次。

  如今,胶州市每个行政村(社区)都有1支以上业余文化队伍,一到傍晚,村(社区)的文体小广场上都是人头攒动,载歌载舞。

   群众享文化,政府来“埋单”

  每到华灯初上,胶州市中云街道沙滩北街河边上,三个一簇,五个一群的自发娱乐活动就开始了。这边是太极剑、广场舞,那边是健身操、秧歌秀。广场舞队伍最为浩大,上百人共舞,甚是壮观。

  这里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附近居住的王惠大妈说,“河两岸铺了大理石,配有LED照明灯,比公园还漂亮,办事处又给我们配发了便携式音箱,地面上安装了电源插座,我们活动可方便了。而在以前,每到晚上次次都要扯电线、接音响想想都愁人。”

  2012年以来,胶州市连续四年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项目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通过建场所、育人才、送文化,让“百姓舞台·欢乐万家”这一群众文化品牌在胶州城乡间响亮起来。

  每年5月至10月,“尚德胶州之夏”周周演每周三、周六晚七点半,“泛舟三里河·欢乐送万家”游船演出每周二、周四晚七点五十准时上演,全年累计组织歌舞、曲艺、乐器演奏等专场演出近9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同时,每年还举办文化惠民村村行、文化志愿者走基层、农家书屋“图书漂流”等系列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开展送戏、送歌舞演出下乡活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万余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每月看一场电影,每年看一场戏”的目标。

  与此同时,胶州市还通过政府投入扶持剧团的方式,间接地为农民群众看戏“埋单”,一方面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剧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青岛茂腔剧团团长刘宗涛说,自2012年起,胶州设立了“文化惠民村村行演出队演出补贴资金”和“扶持民间剧团发展专项资金”,推进民间剧团人才培养,鼓励他们下乡演出。“青岛茂腔剧团和民间剧团一年送戏下乡近800场,如果按商演来计算的话,演出费得200多万元,现在完全免费,市里有补贴,剧团的干劲也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