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文化建设步入新常态
2014年,青州市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壮大书画产业集群,搞好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工作步入新常态。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今年以来,先后启动了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镇图书馆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图书馆、文化馆、云门剧院等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弥河镇、益都街道、王府街道、东夏镇已完成包括文化广场、图书馆在内的现代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弥河镇、王坟镇、高柳镇已完成镇图书馆建设任务,图书、书架、阅览桌等物资设备已配齐摆放好并对外免费开放;新图书馆、新文化馆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对云门剧院的提升改造,国庆期间,特邀北京交响乐团在云门剧院进行首场演出。同时,青州市博物馆新馆、青州市美术馆、青州市艺术馆群、青州市博物馆群等一批新规划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二是抓品牌建设,文化活动覆盖城乡
继续实施“政府买服务”,2014年安排公益演出专项资金6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安排在偏远山区及经济欠发达的平原村庄),开展了“编排100台戏,组织1000场文艺演出”活动、“我的中国梦”2014年全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古州新韵”系列文化活动等十余项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实现全覆盖,丰富了广大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公益文化惠民工作开展中,重新修定购买办法,更加注重演出质量和群众需求,实行“按需点餐”;完善考核机制,成立节目评审组、督查组,全程对文艺节目演出、非遗展演跟踪评审,逐一核定演出购买补助等级;征求多方意见,加强考核监督,确保演出质量。截至目前,各项文化惠民演出超过1000场次。
三是抓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青州文化内涵
按照力求反映青州特点、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尊重历史原址原建等原则,青州市规划建设了博物馆群项目、青州美术馆项目、青州艺术馆群项目,目前,青州市非遗博物馆、青州农民画博物馆、科举博物馆等项目已经完成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中展示青州文化内涵和民间收藏、传播和普及文化知识的优秀平台。
四是抓文旅“联姻”平台建设,非遗传承保护取得新成效
围绕“一村、两园、三城、四街”打造文旅结合十大平台,开创非遗与旅游融合新模式。把井塘古村、东夷文化标志园、范公亭公园、宋城、大明衡王城、泰丰书画古玩城、昭德古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门大街等10处旅游景点打造成非遗表演的场所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展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充分享受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2014年投入资金150万元组织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120人进行货郎、浅鞋、捏面人、竹编、剪纸、布艺等民间艺术展演以及扑蝴蝶、挫琴、八角鼓等非遗项目展演。每天表演3场,每场2个小时以上,截止目前共计表演600余场次。
五是抓书画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通过出台书画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成立书画行业党工委、编制发布书画指数、建立银企合作关系等一系列举措,发展壮大书画产业,形成了包括九大书画市场、六大书画写生创作基地、五个书画交流培训平台、三个民间支撑体系在内的“9653”书画产业集群。依托文化行业协会、美协、书协、中国(青州)书画艺术城顾问团等特色团队,组织举办书画展览、交流、培训等活动,为书画产业提供咨询服务,发展壮大书画从业、创作人员队伍;举办书画拍卖会,提升青州书画知名度,拉长产业发展链;发展壮大农民画产业,打响农民画品牌,普及推广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