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理与研究研讨会召开
2017年3月4日,上海社科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联合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理与研究”研讨会,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王光东,上海市文广局非遗处葛永铭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王光东致辞中介绍了文学所非遗研究的相关情况,并提出与各高校、各机构继续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希望。葛永铭详尽介绍了上海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相关情况,认为当前上海的非遗资料整理等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与其他非遗资源大省相比,上海在在非遗资料收集整理以及非遗的数字化工作进程方面相对滞后,希望专家学者多参与非遗保护的专项资金项目的申请。
会上,上海社科院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丰明研究员提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理与研究学术联盟”的倡议,以及相关具体设想,如召开成立大会,定期组织学术会议,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学术联盟体系等等,倡议得到与会学者的热烈响应。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表示,在非遗开发的教学和研究中跨学科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目前上海不少大学都有非遗研究力量,通过联盟可以将这些研究力量积聚起来。而积聚的对象还可以包括区县文化馆。通过资料共享,进行非遗产业开发将是一条产学研的好路径。
会议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就“非遗资源的整理与研究”、“非遗资料数据库建设”、“非遗项目与传承人采录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上海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提出了加大对非遗相关新媒体的资料的收集整理问题;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张黎明主任指出,在近期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工程中,要采用学术专员专门指导制度,加强规范性;东华大学柯玲教授指出,非遗资料的工作重点是档案和数据库。上海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李宏利谈到,非遗资料整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蔡丰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所做的样本在非遗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具有示范意义。上海社科院人事处处长钱运春作为钱氏家训非遗资料的主要整理者和钱氏家训传承人,以自己的实践为例,讲述了钱氏家训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黄凯锋研究员建议在上海开辟一些非遗线路,并提出研究都市非遗在沟通历史性和现代感,沟通农耕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特殊作用,以及研究非遗文化如何参与上海大都市建设的课题。上海社科院行政处处长钱伟萍认为目前申报成功的非遗项目较多,如何保护和传承是未来非遗工作的重点。
研讨会发布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该项研究系蔡丰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该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七成以上研究任务,并发表20多万字成果,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会上,蔡丰明重点介绍了该项目近期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研究》。该书共汇集了课题组以及其他相关专家学者撰写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图谱编制方面的论文共18篇,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4个方面:一是有关非遗资源图谱编制的基本理论研究,如非遗资源图谱编制的本质内涵与内容构成、非遗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非遗资源图谱的类型划分与空间结构、非遗资源图谱的功能价值等等;二是有关非遗资源图谱编制的技术研究,如非遗资源地图与GIS制图技术研究、非遗资源图谱化与信息图谱绘制技术研究等等;三是有关非遗资源图谱编制的个案研究,如人物传说类图谱研究、盘古神话分布研究、民间剪纸发展与现状研究、端午民俗传承研究等等;四是有关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如德国的民俗地图与地理研究方法、日本的民俗地图制作及推广等等。编者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与介绍,能够充分反映出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以及课题组在这方面的研究心得与基本思路。
研讨会还举行了上海社科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聘书颁发仪式,中心聘任上海社科院行政处处长钱伟萍,文学所副研究员黄江平为副主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教授何彬,上海师范大学非遗传承与研究中心主任陆建非,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赣丽,上海大学教授耿敬、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黄凯锋,人事处处长钱运春受聘担任特约研究员。
上海社科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丰明、秘书长毕旭玲主持研讨会,来自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及市非遗保护中心、市非遗保护协会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