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常态 重塑新动力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调控方式,精准发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顶住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敏锐抢抓先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推进经济战略转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展示了党中央对新常态下中国前景的底气和信心。
这信心,来自改革的全面深化;这信心,来自调控的定向精准;这信心,来自开放的崭新格局。
“现在,中国经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年终将至,在中国经济即将以平稳增长、提质增效收官之时,人们不难发现,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转型升级红线鲜明、贯彻始终,结构调整从容有序、步伐坚定,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精彩纷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把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更加重视预调微调、精准发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实体,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特点。
当前形势下,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但新常态下,这根“定海神针”怎么投、投向哪里,却大有讲究。
中央把着力点投向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行业,包括加快大气污染防治、中西部铁路建设、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等。
11月18日,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第一次向公众披露,投资“组合拳”已呈现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特征。
激活消费,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消费偏好会由制造业产品向服务业产品转变。
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
今年以来,中央确定重点支持6大领域消费:扩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才能强化中国经济的肌体。党中央、国务院持续采取行动,不断强化实体经济。
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分7批取消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国家统计局对44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43.1%的企业感受到简政放权影响,其中81.6%的企业表示满意。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上半年国家连续两次定向降准,大力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11月21日又果断出手实施非对称降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中央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4项具体减费举措,预计每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元。
外贸出口对我国就业和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央审时度势,为稳定外贸进出口持续发力。
今年5月,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16条意见发布,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措施。《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口。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在持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同时,中央着眼未来,精心谋划,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布局谋篇。
谋篇要抓住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的讲话,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每年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近百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大蛋糕”将优化整合。
谋篇要紧扣协同的要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中央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以来,三省市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协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我国区域发展加快推进。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以海路重点口岸为重点,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极正在逐步成型。
谋篇要有世界眼光。新常态下,中国更需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常态下,中国和世界尤须携起手来,共迎挑战,共同发展。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起新常态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庄严宣示。
“一带一路”海陆并举,南北呼应,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经提出,产生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行得更高、更远。
从加强金砖国家合作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到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这一宏大战略将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一系列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引领着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
(本文引自《树立发展信心 坚定改革决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述评》)
原标题【 顺应新常态 重塑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