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担当民心为上的济南样本
记者 陈长礼 摄
有着20多年电工经验的王有营终于甩掉“没资质”的包袱,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外地来济打工的徐炳文如愿以偿地申请到了一套公租房;孝直小学的黄礼萌坐上了“大鼻子”校车,中午在食堂还能吃上营养丰富的“配餐”;章丘旭升村的周勇武老人不住养老院也不缺照顾,当地的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给他提供了一个打牌、下棋、保健、聊天的好去处……
“十二五”就要过去了。五年时间,不过历史短暂一瞬。然而,放在每个济南人身上,就是有重量、有温度,更是有力量的。
从“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到“为济南市民的梦勤奋努力工作”的郑重承诺;从“持续提高财政支出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例”到“70件民生实事”的实施落地;从“努力走在前列”到“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蓝图引领……时间车轮疾驰不息,这座城市“民心为上”的初衷从未改变。A 城市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经济数据,还包含就业岗位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这是一种为民的情怀与姿态。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具体的、实在的。五年来,民生改善每天都在发生、延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城镇参加养老保险的新增就业人数被纳入科学发展观全方位目标考核范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已经形成,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应扶尽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受到大力支持;
社保是民生之依——全市社会保险在制度上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上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惠及城乡老年居民,覆盖县区、街道、社区、行业企业的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建立;
教育是民生之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集团化办学有序推进,小学招生全部划片入学,初中学校“整体对口入学”,“公办不择校、择校选民办”的就学格局正在实现,“阳光招生”最大限度保障了各类学生群体的报考利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就餐条件的改善让农村娃吃饱吃好……
五年来,一张覆盖城乡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正在不断筑牢,“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梦想正一个个变为现实。B 回应民生期待,必须在认识上更深化、实践上再创新,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有力的举措接续推进。这是一种为民的信念与智慧。
“十二五”期间,无论经济下行压力有多大,市委、市政府都在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坚持保障民生的力度不减弱,投入“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感,把民心为上的执政理念深植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这是一条细致入微的保障线——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障改革深入推进,养老、医疗基础保障全覆盖、城乡衔接让群众受益,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逐步消除,制度的基石日益坚固;
这是一条坚定执着的执政线——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解难题、惠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仍坚持尽力而为、兜住底线、保住基本、创新机制,责任的担当从来没有顶点;
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幸福线——基本医保保障水平继续攀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治理、政府服务、居住环境刷新着济南新貌,就业、收入、创业、养老的现实感受不断超越着群众的心理预期;
这是一条蓬勃向上的发展线——大众创新创业的氛围更加强烈,“智慧健康”工程顺利推进,医疗、养老、保健等多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清晰可见;
……
五年来,我们见证了民生之变。
在老百姓的钱袋子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快于生产总值增速;在政府的财政账单中,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在城市发展的大框架中,棚户区的拆迁改造、背街小巷的整治美化、破损山体的修复治理,“千村提升”工程、帮扶困难企业、乡村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县域经济的做大做强、“六城”联创的强力推进、南部绿色发展和北部跨河发展的积极部署……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印证着执政为民的智慧与信念。C 进入新时期,民生工作更加复杂多样。好比跑步的“极点时刻”,预示必须用更强大的力量向着更高目标前进。
这是一种为民的责任与担当。
群众的满心期待就是前进的方向,群众的满心期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扎根群众、细致入微的民生指标也在改变完善。然而,并非任何顺乎民意的改革发展都是顺风顺水,民生改善的选择题也并非选“A”或是选“B”那么简单。从理想到现实,根本在责任担当,关键在脚踏实地。如同这样的承诺掷地有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700万济南人的梦想汇聚成了‘济南梦’,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心系群众,勤奋工作,为实现‘济南梦’而不懈奋斗。”
也许,52岁的“老济南”徐乃运起初不会想到,2015年初他写给市委书记的一封信会有“回音”——被书记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亲自读出来。原来,一位“老济南”的想法愿望很重要。
也许,商河县许商街道毛王店村83岁的张建良老人也不曾想到,像往常一样出门溜达能跟偶遇的书记聊聊家常。原来,一位山村老人的衣食住行并非微不足道。
“旧改棚改既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重要的发展工程”、“要心系群众、搞好服务,依托现有的城市配套设施,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为群众管好小区“要满足群众的需求、让群众得到实惠和方便”、“引导基层工作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居民群众上”……再宏大的蓝图只有实干才有其现实价值——走访棚改片区、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察看公租房建设,对民情民意的坚守孜孜不倦,用脚底板丈量出的民生厚重真切。
一个“民”字,寥寥数笔,却责重泰山。“十三五”即将走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行动中,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勇挑重担、全力以赴。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一切工作的方法论、刻度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