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双:挑战600公里“飞”一般时速
短短几年,高铁便已成为民众出行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高铁外交”成绩斐然。“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高铁发展亦不吝赞美之词。
你是否知道,如今中国铁路上近一半的高铁列车,均是“山东出品”――产自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车四方”),中国高铁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具有节点意义的“第一”均诞生于此。
身为企业“掌舵人”的马云双,如今正带领企业向着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迈进。“按照计划,今年将研制一节样机,2020年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并完成5公里试验线验证,进行集成示范,为实现高速磁浮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在马云双看来,其中的每一步,依靠的都是不断创新与对民众需求的聚焦。“在交通运输里面,时间是关键。民众出行不再过多地关注距离,而更关注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缩短时间。”
“最”的背后:一米多高的A4纸
2017年9月21日,中车四方研制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复兴号’这个产品,我们是五年磨一剑,无论从技术指标、系统整合程度还是外观设计上,我可以给‘复兴号’打90分以上。但也不是说这个产品没有缺陷,还需要依靠新的技术发展去提升、完善它。”集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于一身的马云双在谈起自家产品时自豪满满。
除首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外,我国首列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都诞生在中车四方。
更具标志性的是,从中车四方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到今天,从这里驶出了1200多列高速动车组,是国内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数量最多的企业。
回顾企业十余年间走过的足迹与取得的成绩,“创新”二字,马云双对经济导报记者频频提及,“创新是打开高铁大门的金钥匙。十多年来,中车四方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到全面自主创新,构建了完整的创新体系。”
虽只有短短的几个词汇,但背后的艰辛让马云双和他的团队颇为感慨。“高速动车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高精尖技术的集成,光零部件就有50多万个,几万张图纸需要设计。从2013年到2017年,公司研发团队从关键技术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将一个个设计思路变成了方案可行的图纸,每一个方案都是一场硬仗。”
马云双回忆,在设计“复兴号”车头时,为实现最佳技术性能,研发团队最初设计了46个概念头型,通过技术优选挑出23个进入工业设计,再遴选出7个头型,通过海量的仿真计算和试验,才最终敲定设计方案。“当性能最优的‘飞龙’头型出炉时,海量的数据打印出的A4纸,足足堆了1米多高。”
在马云双看来,产品可以买,但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创新必须“以我为主”,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才能把握创新的主动权。“有了这个基础,从2008年开始,我们进入了全面自主创新时期,如今更是持续创新。”
2014年,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问世,能够适应零下40℃高寒和风沙恶劣环境;2015年,中车四方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列永磁高速动车组;今年,中车四方将研发时速350公里长编组中国标准动车组和时速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助力“复兴号”形成系列化、谱系化,满足中国高铁多样化的运营需求。
“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底气,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所需求的任何产品。”马云双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快”的背后:技术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
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发进展如何,何时能坐上这列时速达600公里的列车,在陆地上感受“飞”一般的速度,是目前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
高速磁浮作为一种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其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沿用不同技术路线发展了多种磁浮交通运输方案。日本的超导磁浮技术实现603km/h的试验速度,德国的磁浮技术最高试验速度达到505km/h,并在我国上海建成了运营速度430公里的国际首条商业运营高速磁浮线,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及工程化应用在我国尚属空白。
“今年1月,中车四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该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马云双看来,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由磁浮车辆、地面牵引控制、运行控制、线路轨道系统等构成,涉及学科、专业众多,是一项技术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
据其介绍,目前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发,由中车四方股份(6.38 -0.47%,诊股)公司牵头,完全自主设计研发,联合国内15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关,“目标是攻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核心技术,全面掌握自主设计、制造、调试和试验评估方法,研制高速磁浮工程化样机,建立具有国际适应性的中国高速磁浮系统核心技术和标准规范体系,形成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完全自主化与产业化能力。”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以填补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既可用于长途运输,也可用于快捷通勤。”在马云双看来,“后高铁”时代将形成由航空运输网、高速轮轨网和高速磁浮网组成的高速运输网。“未来出行,就像在一个城市里一样,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民众出行需求。事实上,现在民众出行需求已经跟10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高速列车的发展,我充满信心。”
“销”的背后:深刻了解客户真实需求
马云双是一位技术专家,曾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先后主持参与了十多个重点铁路车辆技术项目的研发工作。
马云双也是一位管理专家,他带领中车四方持续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使其成为中国高铁的先锋企业,中国线路上近一半的高铁列车出自该公司。
这其中的角色转变,马云双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原来我是技术人员,做了很多年的产品研发;过去5年中,我把角色转变为市场人员;如今,我是‘技术+市场’双驱动。”在马云双看来,他在进行市场拓展时,与其说是在推销自己的产品,不如说是在深刻地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现有的产品是不是真的跟客户的需要是一致的。”
近年来,中车四方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机遇,发力国际化经营,加速“出海”,目前产品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进行海外市场开拓时,马云双也坦言,“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客户,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一个产品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让他们理解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又如何更好地贴近他们的现状,是我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马云双还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在安全性方面,目前中车四方正在打造一个健康管理系统,进行远程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在可能发生但还未发生之前,就将故障‘诊断’出来,保证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