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农产品安全的威海解法

07.12.2015  09:49
>

  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威海召开现场会。继“宜居威海”之后,威海又在全国叫响“食安威海”城市新品牌。

  10余年来,威海把“舌尖上的安全”贯穿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从源头管控、规范制定到基层建设、道德养成,从党政同责到部门齐抓、从企业主体到社会共治,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食品农产品安全之路。“确保广大市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民生之本、为政之要,也是现代化幸福威海的题中应有之义。”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说。

  好土壤好空气才能孕育好物产 

  10月20日,省环保厅公布前三季度17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排名,威海7个指标皆居榜首,生态宜居已经成为威海最亮的城市名片。“环境优先、生态立市”是威海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成为历届威海党委、政府的共识,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等多项桂冠,就是对这种执政理念最好的褒奖。

  食品农产品安全的根基在哪里?答案是:空气、土壤、水分。只有最佳的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出最安全的农产品。威海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理念,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农村环境保护“三大行动”,全面、系统、深入、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打牢了“食安威海”的根基。

  每天早上,荣成成山镇耩后村村民葛秀玲都会将自家垃圾袋放在门口,过一会儿便有保洁员将垃圾收集起来,放入村头的地埋式垃圾箱。上午,镇上的垃圾车准时将垃圾清运到镇上的垃圾站,压缩打包后送往市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在威海,这种“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一体化处理模式,已经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威海还实行了最严格的投入品源头管控,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率先对国家限制使用的农药全面禁存、禁售,并将国际市场禁用农药一体纳入整治范围。率先对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化学投入品实行政府补贴、产品替代。率先建立农资“一卡通”系统,全市统一设立76家配送中心,建立“农资可追溯监管平台”,农资店销售农资时,信息平台自动记载购买时间、产品名称等内容,形成电子台账传输到市农安办,实现农资实时可追溯。

  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 

  10月22日,记者在威海临港区苘山夜市买了一斤豆腐,摊主称重后将豆腐装进贴有二维码的食品专用袋。用手机一扫,马上出来“追溯宝”页面,豆腐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产品出厂整个过程的信息一应俱全。

  豆腐坊是监管难度颇大的食品小作坊,对此,威海市探索集中作业、集中监管新模式,将分散的豆腐小作坊集中到园区经营,实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制度要求、统一原料采购、

  统一供汽供水、统一检验检测、统一追溯配送、统一污水处理的“七统一”运作模式,并全面运用“互联网+”的监管模式。

  作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威海坚持国内国外有标准的,就高不就低,两个市场一个标准;国内国外没标准的,坚持无标建标、缺标补标,以标准化推进规范化。

  在种养环节,威海大力推行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打造标准化基地。目前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158.8万亩,占耕地总数的54%,省部级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00多处,省部级水产原良种场18处,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占比达到60%。威海刺参、荣成海带等40个地域性农产品被登记为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

  在加工环节,实行行业自律、统一定标。对海参、果业、西洋参等大宗特色产业,成立行业协会,创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正在争取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在流通环节,实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大型超市严格执行总部采购、渠道直供,严禁门店单独进货,同时吸引分散门店加盟经营。全市八成以上学校食堂和一半以上集体食堂,实现大型企业统一标准、联合采购、定点加工、集中配送。

  聚焦小食品、小摊贩、小餐饮、小作坊点“四小”,威海加快行业升级改造,变难点为亮点。小食品店,全面落实经营有资质、安全有承诺、管理有制度、单据有留存、制售有公示“五有标准”;小摊贩,推行定点编号,入市经营,备案管理,统一制作货柜、统一着装标准、统一健康查体、统一废弃物处置;小餐饮,实施清洁厨房建设和明厨亮灶工程;小作坊,加快生产向园区集中,实现“七统一”模式管理。

  “美德威海”滋养“食安威海” 

  泰祥集团是一家农副海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几年前,公司一批出口日本的食品因国外检测指标与国内检测标准差异而被退回。虽然在国内销售没有任何问题,但泰祥集团毅然将这批货值1000多万元的产品全部深埋销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建洋说:“我们不应把安全作为最高标准,而应作为最低底线;我们不应把食品仅作为一种产品,而应作为一份责任和使命。”公司将销毁现场拍摄成录像,每年都要在员工培训大会上播放,让员工把“做安全食品”深深地刻到骨子里。

  好产品,是好人好心生产出来的,道德自律、文化自觉是农产品和食品“双安”的坚强保障。以全国地级城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威海人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此基础之上,威海又以“君子之风”引领“美德威海”建设,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持续不断地提升整个城市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美德威海”滋养“食安威海”,威海坚持用文化软实力打造安全硬保障,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活动,引导食品从业者道德自律,让“尚德、守法、诚信”成为企业的文化自觉,让安全生产、诚信经营、健康消费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信用分级体系,发布食安“红黑榜”,“尚德、诚信、守法”的食安文化成为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上万名科普和劝导志愿者活跃城乡,普及食安常识,倡导食安理念。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社会共治食安格局正在形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