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候鸟迁徙地保护规划将出台

10.10.2014  02:17

在过去的数年中,作为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之一,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一直关注着候鸟的生存状况。偷盗猎、污染造成的鸟中毒、栖息地减少等让他备感候鸟保护工作举步维艰。“过去,我们的很多保护工作都只看到濒危和旗舰物种,而不是把所有的鸟类和生态系统考虑进来。”他说。

 

不过,近日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我国第一份针对所有候鸟以及全国全部省、直辖市的候鸟迁徙路线保护规划出台在即。目前,该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在并各省市林业系统内征询意见。

 

据参与规划草案编制工作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陆军介绍,候鸟栖息地保护总体规划目前列出了全国1200余候鸟迁飞的重要地区,涉及到全国所有省市。如果规划顺利出台,首批将在这些地区中挑选出370余个地区作为特别重要的候鸟迁徙地设立保护站。在候鸟集中迁徙的季节,保护站都将有专人负责巡视,以防止偷猎和破坏栖息地等危害鸟类迁徙的事情发生。

 

陆军介绍,被列入重要迁徙地的地区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标准,这些地方是候鸟集中通过的通道,迁徙季节候鸟栖息数量累计超过2万只,有珍稀、濒危的鸟种且种群数量超过全球鸟种的1%,或是迁徙地有特殊的保护意义和研究价值。

 

“这一改过去只注重濒危和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的做法,而通盘考虑全国所有候鸟。”陆军强调。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3条经过中国境内,分别为大西洋、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印度迁徙路线。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介绍说,我国是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鸟类总数达1370多种,这3条路线上迁飞的候鸟,几乎涵盖我国所有省区,不过,由于盗猎和栖息地的减少,候鸟保护工作不容乐观。

 

以候鸟迁徙的东亚-澳大利西亚线举例,范志勇说,我国80%以上的水鸟生活在滨海湿地,然而,为经济增长而释放的短视利益驱动,湿地不断受到侵占和破坏,近半以上滨海湿地的消失,已经对依赖滨海湿地生存、繁殖、越冬的候鸟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利用该路线的155种水鸟中目前至少33种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这包括了包括白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勺嘴鹬、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禽。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明祥的研究表明,在滨海地区,围垦与基建占用、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是我国候鸟面临的主要威胁,而其中尤以围垦和基建占用导致的鸟类迁徙地减少最为严重。

 

周海翔在过去的数年中一直关注渤海、黄海滨海湿地的保护,在他的生活的地方辽宁,他发现那些对候鸟迁徙有着重要意义的自然泥质滩涂多数被围填海侵占,“可以说这些滩涂已经成为濒危生态系统,而政府在制定生态功能区规划时,仍然没有把它们列入禁止开发的名单。”他说。

即将出台的候鸟栖息地保护规划能否遏制栖息地不断减少的趋势?对此,参与规划草案编制的陆军说,规划恐怕只能对迁徙地的破坏起到警示作用,如果栖息地已经列入地方政府的开发计划,仅仅凭一份不具有强制效力的规划,很难真正的保护好栖息地。

 

陆军认为,只有将这些栖息地纳入国家正在制定的“生态红线”,像守住全国“耕地红线”那样守住“生态红线”,才能真正使候鸟栖息地免遭破坏。

 

在地方,作为候鸟保护的主管部门,各地的林业系统对于保护候鸟栖息地也常感到力不从心。栖息地常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管辖,是林业在保护上面临的难题。

 

辽宁盘锦的滨海湿地是黑嘴鸥繁殖分布的最北限和丹顶鹤繁殖地的最南限,然而根据周海翔调查,除了已经列入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滨海湿地外,那里的绝大部分湿地被码头、工业园区和成片的水产养殖基地所侵占。辽宁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王喜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近海湿地管理权限划分至不同部门,许多侵占湿地的开发,林业也是事后才得知,这就对鸟类的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上海位于迁徙线的中段,是鸟类迁徙重要的“加油站”,上海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的薛程说。据他了解,各类型的湿地在上海至少分属9个不同部门管辖,湿地面积也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受损失,比如因建设用地增加而侵占湿地,或修建防洪措施而将自然弯曲的河道改直,这都威胁到候鸟的生存环境。但他同时表示,从警示的意义来看,出台全国的鸟类迁徙地保护规划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明确的标示这些地方,以后城市在开发时就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制定生态红线时,这也是一个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