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之城”有新亮点
从济南到东营,高速路行驶3个多小时,若乘坐火车,需要4个小时。这样的时间是在高速路不堵、火车不晚点的情况下的计算——当然,东营还有飞机场,可达北京、成都、杭州、上海、西安,交通说得上方便。从2008年开始,每年一度的东营黄河口马拉松,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便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汇聚这个山东北部石油城市,随着参赛规模不断变大,于是石油之城新添了一层身份——马拉松之城。在打造成享誉山东的品牌赛事之后,东营赢得的全国金牌赛事、国际银标赛事也成为国内众多马拉松赛事中的佼佼者。
已经连续举办八年的东营马拉松,是这个城市的最亮点,以至于这个亮点很多时候让人们忽略了东营体育展现出来的新变化。5月28日,在东营市体育局,记者对局长郭立安进行了专访,从马拉松之外,引申出了东营竞技体育的“双轨并行”,看到了东营社会力量办体育带来的新能量。
“东马”品牌效应明显
谈到东营体育,东营黄河口马拉松是难以逾越的话题,尽管有过多次的报道,但作为主人,郭立安局长依然在记者的请求下,谈到东马对东营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东营体育的影响力。
“马拉松赛事是东营在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竞赛表演业、健身服务业、场馆运营业的同时,刻意打造的特色精品赛事。连续成功的八年赛事,有力带动了我市群众体育特别是长跑运动的发展,成为我市乃至山东省重要的群众体育健身项目,同时带动了旅游、交通、物流、餐饮、娱乐行业的发展。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为扩大我市影响、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郭立安介绍,在东马带动下,经过多年的磨合,东营的体育协会组织建设迅速,全市共有体育协会组织100多个,其中市长跑协会会员已达5000余人,自行车协会3个、成员1300余人,俱乐部10余个、成员2600余人;游泳协会会员近2000人,乒乓球项目高度普及。
发挥赛事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在全社会进一步倡树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是东马既定的目标,截止到2015年,这样的目标初步实现,在东营,全民健身已成常态,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民参与健身的程度普遍提高,黄河路马拉松大道、黄河公园、清风湖、新世纪广场等标志性区域,成为市民健身、娱乐、休闲的主要聚集场所。在农村,村村有农民健身工程;在城区,2000人以上的住宅小区便有健身工程;建设“10分钟健身圈”早在2014年便被东营市政府确定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如今早已经实现。
在创建特色健身品牌方面,按照“一县区一特色、一协会一品牌”的健身项目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重点创建品牌赛事、品牌组织、品牌活动。除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外,在品牌赛事方面,县区主要有广饶县环孙武湖自行车赛,东营区、垦利县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在品牌组织方面,主要有市长跑协会、市武术协会等。在品牌活动方面,形成了普及率高、覆盖面广的腰鼓、秧歌、武术等活动项目。“随着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已成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和国际田联银牌赛事,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东营人民心中产生的自豪感将进一步激发出来,为马拉松运动之城更具特色贡献自己的力量。”郭立安说。
发展竞技体育双轨并行
东营经济发展位居全省前列,但竞技体育的发展相对来说滞后。在东营采访时,记者获悉东营县市区原有的文体广新局正在向教体局转变,这样的体制改变,将极有利于东营市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向多元化发展。“这对于东营体育来说是一件好事,但这仍然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郭立安说,这一培育过程需要体育人更快地适应变化,在加强市体校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俱乐部,普及竞技体育项目,并不断深化教体结合。
其实为了发展东营竞技体育,近年来,东营不断加强政策保障,东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东营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意见》,保证了青少年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东营体育局本身也在实行“双轨并行”的竞技体育发展路子。在加强市体校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俱乐部,普及竞技体育项目。东营胜利一中乒乓球俱乐部、石油大学羽毛球俱乐部、成功篮球俱乐部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办体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东营市、山东省培养输送了顾玉婷、刘高阳、于子阳等一批优秀运动员。23届省运会上,石油大学羽毛球培养出的运动员首次打破了青岛在这一项目上的“垄断”,为东营获得羽毛球金牌。据郭立安介绍,23届省运会后,东营市体校新上了橄榄球项目,聘请了橄榄球教练,“适合社会办的项目,让社会来办,而社会上并不热衷的项目,由市体校来办,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我们灵活对待。”
县区教体体制的改革,为东营深化教体结合创造了条件。郭立安介绍,在教体结合方面,东营市体育局在全市选择部分文化教学条件好、体育项目发展潜力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学习与训练资源共享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确定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可在本区域内招收体育特长生,市体彩公益金每年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对能加挂业余体校牌子的学校,市里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像东营市育才学校的游泳项目、市实验学校的乒乓球项目、东营区一中的田径项目、利津县实验学校的足球项目,都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代表东营市参加省运会的主力军。
此外,东营还有很多后备力量资源,比如广饶英才学校幼儿体操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引起了省体操管理中心的关注,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尚没有纳入东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范畴。郭立安介绍,随着教体体制的改革,像这样的学校将成为东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下一步会得到扶持。
为了给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更大程度地发现他们的潜能,东营市体育局积极利用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为青少年搭建运动平台。据郭立安介绍,东营市在开展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基础上,创新举办了全市青少年运动会。每年举办学生联赛、锦标赛、冠军赛三项青少年体育比赛,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调动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除了搭建平台,在赛制上东营市也进行了最大化改进,比如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比赛,均实行主客场制,篮球比赛中要求每个队必须至少有一名1米90以上的学生参与,主客场制使得青少年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身高的硬性要求让队伍的建设更全面合理化,便于更多发现人才。
■记者述评
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结尾的专访。
东营马拉松已经成为知名品牌赛事,其辐射带动作用在全民健身方面明显,但是在竞技体育方面尚属含蓄。但含蓄并不意味着东营的竞技体育成为体育工作中的短板,今年市体校新上橄榄球项目、在青少年足球比赛中首现女足参赛,这些都是变化。马拉松城市激发的是东营体育人心中的渴望和自信。
在去年济宁省运会上,记者在田径赛场偶遇郭立安局长,当时他在主席台上观看男子百米跑,为本市一名本有希望的选手因摔倒失手而惋惜不已。让他谈谈今后东营的竞技体育,他却三缄其口,只是表示:我们东营在各方面都落后,只能闷声干啊!
没有谈到目标,没有袒露措施。但作为东营市体育的带头人,眼神中的渴望却是显而易见。此后,记者也多次从不同渠道了解到,东营确实在闷声干:了解济宁在省运会的强军经验,了解各种政策,取经体育强市等。郭立安也曾坦言,东营曾经有过自己的优势项目。从头再来,还有希望,何况还不是从头,东营体育依然有自己的底蕴。
一切尽在不言中。东营人用八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国际银标赛事,弹指一挥间,但却不容易,需要一定的坚韧。如今这种坚韧很可能在竞技体育中发挥能量。
八年,与山东竞技体育赖以实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打破“八年怪圈”何其巧合。路子走对了,心用上了,东营体育的未来……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