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食渐入百姓餐桌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14年种植面积达557万公顷,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在此背景下,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6月1日,马铃薯全粉占比30%的第一代马铃薯馒头在北京成功上市。截至目前,第一代马铃薯馒头已在北京的200多家超市销售,生产厂家每天生产供应马铃薯馒头已超过1吨。
“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就是要通过马铃薯主食产品营养、消费、加工、生产一体化,大幅提高马铃薯以主食产品形式消费占总消费量的比重,推动马铃薯从杂粮副食转变为与三大主粮协调发展的第四大主粮,进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在日前举办的马铃薯主食开发工作推进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
据陈萌山介绍,2013年7月份,农业部启动了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工作。两年来,项目组专家克服困难、协同攻关,克服了专用品种少、马铃薯全粉黏着性弱、成形能力差、专用加工机械缺乏、营养功效研究不足等技术难题,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
记者了解到,专家团队从我国马铃薯主栽区域的26个马铃薯品种中,成功筛选出4个马铃薯馒头专用品种和5个马铃薯面条专用品种,解决了适宜加工品种不足的问题。同时,成功将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复配米等传统大众型马铃薯主食产品中的马铃薯粉占比分别由最初的10%左右提升至70%、45%、55%、35%,产品品质得到很大改善,营养价值得到加强。通过工艺优化,有效抑制了薯粉、薯泥等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初步研制出价廉、营养的高品质马铃薯主食专用生粉,为生产适合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的高品质马铃薯薯泥奠定了基础。
据陈萌山介绍,下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继续从品种选育、加工技术、机理研究、营养评价等多方面开展科技创新。一是采用常规育种、细胞学育种、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专用品种,满足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加工需求。二是研发高品质马铃薯全粉、生粉、主食产品专用粉;通过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全粉、小麦粉等组合,开展产品品质分析、分子结构机理和营养保持技术等研究,研发主食产品的家庭烹调工艺与工厂生产技术及装备。以馒头、面条、米饭、米粉等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为重点,覆盖地域特色型主食产品、休闲与功能型产品等,实现马铃薯全粉在主食产品中的占比达到55%以上。三是选择不同人群、不同地区,重点开展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的消费引导;监测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群体的健康改善效果,评价主食产品营养功效。四是研究不同主产区、中心城市马铃薯主食化推进策略和途径。重点开展南方冬闲田、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及西北旱区等马铃薯增产扩能技术研究,综合集成马铃薯主粮化区域技术模式并开展示范推广;全面跟踪评估马铃薯主食化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营养效益;探索我国马铃薯主食化的营养、消费、生产一体化的技术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