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驿站式”养老:体现了养老模式超前意识

28.07.2015  18:43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失能、空巢趋势明显的态势。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而在北京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达290多万,且每日还在以400人的速度增长,而需要护理照顾的老年人口在60万左右。 老年人口的增长催生了更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

  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以及全国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朝阳区于日前开始推行“驿站式”养老服务模式,这一养老模式能否满足老年人需求,又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7月23日中午,当记者走进北京三里屯托老中心时,十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三张桌子旁享用老年小饭桌。“吃的真好,再来一口……”一位阿姨一边鼓励着正由护理员喂饭的老人,一边不时帮另一位老人整整衣服。“我母亲和公公婆婆三位老人都在这里全托,吃住都很开心,就像在家里一样。”这位黄阿姨说。

  这里推行的是一种被称为“驿站式”的养老模式,同时,这样的“驿站式”养老模式正在朝阳区破土开花,为附近社区老人按需制定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老人的各项生活需求。

   “驿站”让居家养老“零距离”

  “我们在朝阳区的前期调研中发现,超过1/3的老人需求更多的是家政服务,比如做饭、打扫、洗衣、整理房间。” 朝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李晓梅告诉记者。

  正是在此背景下,朝阳区提出机构养老“保基本、退普惠、引高端”、社区养老“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居家养老“网格化、零距离、驿站式”的发展思路。

  “作为最小的养老组织”,“驿站”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补充。“机构养老需住满一个月以上,而驿站就在家门口,离得近,方便,住几天也行,没事在这儿待一会儿也行,非常灵活。如果子女想外出旅游,就可以把父母委托给驿站,在这儿短期居住,也可以上门服务。”李晓梅说,这真正实现了居家养老零距离服务。

  从2014年推行至今,朝阳区已建成社区(村)级养老服务中心(站)70个,每个驿站都培育并拥有1~2个老年人普遍欢迎、有辐射面、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每个驿站在建设前,都会首先对周边社区老人的情况进行调查,摸清周边社区老人底数、年龄段和基本服务需求,然后再根据需求设计驿站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 李晓梅告诉记者,朝阳区在不断完善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上,试点探索‘驿站式’养老服务模式,让老人可以就近养老,居家养老。

  “90%依靠居家养老的老人,不能长期脱离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在李晓梅看来,“老人需要的养老模式,需要一定的医疗基础,还需要离原来的居住地近,方便子女探护。一旦家庭、社区照护不了、失能失智才需要进专业养老机构,在这之前,老人还是更希望依靠社区就能满足需求。”

  下一步,朝阳区还将“不断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驿站建设,逐步完善养老服务驿站功能,使其具备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的6助等功能为一体的全覆盖、多功能、小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使朝阳老人不仅老有所养、更要老有善养。”

  不仅如此,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还得借助当下的“互联网+”,通过线上点单等方式,“驿站式”养老找到了与互联网结合优化服务的便捷方式。

  2014年,朝阳区利用朝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网站和热线推出菜单式点单服务的尝试,“让老人可以像点菜一样点单服务,一年时间就服务了4000多老人。”据李晓梅介绍,养老服务中心还提供线上及线下平台供养老服务商使用,“线上集合了近百家服务商可以提供点单服务,线下也集结了千余家服务商,给老人提供实地服务。服务商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抢单提供服务。”

  很快,网站还将开通网上商城,“目前正在开发下单功能,一个月后老人就可以在网上购物、购买必需品了。”李晓梅说。

   最重要的是老人快乐

  来到潘家园街道松榆西里东院社区的大门口,便能看见一张醒目的立牌,上面写满“夕阳红驿站”的服务内容。“老年餐桌15元/1人,清华池修脚35元/人次,沙宣理发3元……”这些服务不仅囊括了“6助”的所有内容,还有家政服务、日托全托、康复保健、文体休闲等丰富多样的特色服务。

  2012年10月,潘家园街道投资60万元成立“夕阳红驿站”,这个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小屋有着功能齐全的室内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园,为附近社区老人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目前,驿站共接受了5名老人,3名全托,2名日托。“机构虽小,但服务是全方位的。”负责人王纪文说。

  “伙食费900元/人/月,一次性入住费1500元/人……”每项服务的费用都清清楚楚。驿站还制定了每周活动安排表:周一有书法绘画讲座,周二是中 医院 免费检查身体,周三有专家主讲老年人糖尿病,周四是专家讲养老与旅游,周五是疾控中心讲养生。据介绍,来驿站参加活动的老人每月达700多人次。

  89岁的高奶奶是驿站年龄最大的老人。由于是孤寡老人、无人照料,高奶奶在3个月前向街道办事处提出养老诉求,最终被介绍到“夕阳红驿站”。“从办手续到入住的一切事宜都是我帮忙跑腿办理的。”王纪文告诉记者,现在老人“精神状况很不错,也胖了。”

  “在家洗涮买做都是我一个人,下雨刮风道路滑我不敢出门,只能平时天气好出门多买点。”高奶奶向记者诉说在家时的困难,“现在免去这些麻烦了。”

  “这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来三里屯托老中心的黄阿姨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托老中心,身体并不好的自己总算卸下了照顾三位老人的重任。

  “去年7月这里刚开园时,家里订的晚报里夹着一张广告,我看见后立刻打电话咨询,然后就来这里了。”黄阿姨告诉记者,先前社区附近并没有提供养老照料的机构,“三位老人平均年龄都快90岁了,远地方不爱去,只能在家里凑合照顾着。”

  但黄阿姨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照顾起来很吃力,不听话,卫生情况也很糟糕。”虽然黄阿姨是姐弟三人,但大姐在国外,弟弟工作忙,无力分忧。现在,已经退休的黄阿姨上午就过来陪母亲吃饭,吃完饭回家休息,下午再来。“习惯了,不来反而觉得缺点什么。”

  特别让黄阿姨放心的是,老人跟这里的护理员关系特别好,“护理员小张脾气好,她能做到的我都做不到,把我母亲哄得特别开心。”

  现在,三位老人每月的退休金足够支付养老的费用,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很多。“在家都得吃剩饭,这里都是新鲜饭,做得很软很新鲜。”黄阿姨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在院子里支个遮阳伞,老人们在院子里唱歌跳舞热闹着呢。”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这里老人很快乐。”

   满足养老需求需挖掘更多资源

  作为人口老龄化的大区,朝阳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严重、分布不均”。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51.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27%。如何更广泛地满足朝阳区的养老服务需求,毋庸置疑是当前所急。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对我们来说正是对前段工作的验证。这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也更适合老人的要求。”在李晓梅看来,“驿站式”不仅得人心,还体现了一种养老模式的超前意识。

  然而,《条例》刚刚施行,“驿站”还是推行阶段,要实现进一步推广,不管是李晓梅还是“驿站”的负责人们,都希望政府能更多地提供支持,弥补当前“驿站”服务功能的不足。

  据李晓梅介绍,目前“驿站”建设用地大部分由政府提供,在资金支持方面,每个在“驿站”接受24小时托管的老人,政府每月给予300~500元的补助。李晓梅希望,“政府能给出一个更加明细的补助标准。”

  “就目前市场来看,因加速的老龄化人口催生了养老服务需求,加之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的加大,使从事养老的组织和个人逐年增多,但微利、高风险的特点也制约着养老行业的发展。”三里屯托老中心负责人丁丽娟告诉记者,“就三里屯托老中心的调研,该地区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很大,目前的场所和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

  同样的问题在潘家园“夕阳红驿站”同样存在。“由于空间太小、离居民楼太近、设置相对简陋,尚达不到很多居民的心理预期和需求。”而王纪文建议,“政府无论是在建‘驿站’的前期选址,还是床位的设置,都应更充分地考虑社区居民需求以提高 ‘驿站’服务的质量,让‘驿站’真正地解民需、得民心。”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
全国“三区三州”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
  记者从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3日,随着平均海拔5049米的西藏措勤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段导线展放工作顺利完成,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中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主体进度已完成76.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