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高产攻关田双季亩产量近2吨,亩效益1600余元

04.12.2014  10:34

  有高产才会有增收

  10月11日,山东省农业厅、济南市农业局、统计局联合组成专家组,对商河县玉皇庙镇林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验收,经过严谨的地块丈量、机械收获、取样人工脱粒、测定水分及出籽率等程序环节,实收2.59亩,平均亩产1158.97公斤,创下济南市玉米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结合今年6月10日山东省农业厅专家组对同一地块的小麦实打验收产量802.5公斤,该高产攻关田小麦、玉米双季合计单产1961.47公斤,亩收粮食近2吨。

  据济南市农业局统计,今年济南市秋粮面积353万亩,比上年增加1.6万亩。全市秋粮平均单产430公斤╱亩,比上年增23.8公斤╱亩,总产151.79万吨,比上年增9.04万吨,增幅6.34%。其中玉米平均单产445公斤╱亩,较上年增幅5.95%,总产139.6万吨,较上年增幅6.24%。

  11月6日,在高产攻关田地头上,林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芦恩文告诉记者,在投入上,高产攻关田的成本要比普通农田多一倍,但是收益上每亩却能提高400多元。“高产攻关田要浇4遍水,普通农田只浇两遍,这多出100元,高产攻关田的肥料总投入一亩要1630元,其中有机肥的投入占了大头,普通农田只投入480元”,算下来,高产攻关田投入总计2870元,普通农田投入1320元,虽然成本高了,但是高产攻关田产量双季亩产可达1961.47公斤,而普通农田双季亩产只有1113.5公斤,按照当年粮食价格2.3元每公斤计算,高产攻关田比普通农田亩增效益400.17元。

  新型经营主体成高产主力

  “现在商河县有家庭农场89家,其中种粮的占到一半。”商河县农业局副局长丁俊兴告诉记者,“今年商河县粮食增产10万吨,与涉农新型经营主体的进入密切相关。”2012年的时候,商河县种粮家庭农场仅有8家,但是到2013年就发展到了近50家。由于国家粮食补贴近年多向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靠拢,吸引了不少农民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方式。

  芦恩文在企业化运营着合作社之外,同时也注册了家庭农场,现流转土地500亩。“高产攻关田其实是农业局在我这搞的项目,从播种到收获,农业局专家全程参与指导,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我可以直接复制到整个合作社。”

  丁俊兴说,商河县承担了5个国家农业部的小麦、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项目,在此基础上商河县还规划了60万亩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辐射到12个下属乡镇街道办。这些示范区大多将会落足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的田间地头,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模式将依托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在商河遍地开花并带动全县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破解增收难先解种粮难

  要增收,除了想方设法“增产”之外,还需要降低不断上升的种粮成本,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和土地租金。

  目前,国家给种粮大户的补贴可以到近300元每亩,这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流转土地开始种粮。但补贴之外,依然有高成本,低收益的难题未解。“我流转的土地是一亩地1000元,但是种地的收入也无非一千多元,流转费用过高”,芦恩文说,对于大量流转土地的人来说,即使有补贴,种粮也并非最好的选择。此外,人工费连年见涨也让大户们吃不消,芦恩文一年花在人工上的费用就有十几万。

  另一方面,在种粮大户不断涌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逐步实现的同时,与此相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却并没有实现,种粮大户必须通过自身的投入来解决诸如土壤改造、地块整治、经营前景评估、农机服务、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问题,这就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2014中央年经济工作提出的的六大任务之首,保证粮食产量和质量是基层农业县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种粮,就必须要让土地给农民带来更多价值。

  “种粮确实能挣钱。”芦恩文说,相较于蔬菜和林果,种粮的市场变动小,但还是挣钱少,想多挣一点就只能在增产上下功夫。“今年玉米的收获高峰期比往年推迟了5天左右,我们500亩地都推迟5天收,平均亩产可增加8公斤。”芦恩文说,而一般老百姓家里只有几亩地,也不太重视晚收技术,这就是一个增产的盲区。但要实现增产,就必须得摸透整个种植过程和作物习性,“其实就是要专业。”

  今年济南全市规划建设的1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功能区,已建设完成了48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和3个3万亩以上的高产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带动作用之外,新型经营主体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流转土地实现集约化、机械化运营?如何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行精细化管理?如何发挥土地效益的最大化?都需要更加懂农业、熟悉农业的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加入,激发出土地潜藏着的潜力。(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