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招咨询会有"五忌" 这些问题应该重点问

14.06.2017  12:22
  高考结束后,各地会举办不同规模的高招咨询会。考生、家长们要抓住机会,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在参加高招咨询之前,一定要对招生政策、学校概况有所了解,通过考生自身条件找准定位,有目的、有重点地逛咨询会。到了高招咨询会上,应该重点问哪些问题?有哪些咨询误区?记者整理了相关信息,考生和家长看过来。

  高招会上这些问题要重点问

  问题1:读完招生章程,但仍有不清楚的问题怎么办?建议围绕招生简章中涉及高考成绩的几个方面重点咨询。如有些高校在招生章程中规定,在投档成绩相同或接近或总分相当时,优先录取相关科目成绩好的。什么是投档成绩接近?什么是总分相当?这些问题可以咨询。

  问题2:想报考的相关专业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专业方向是什么?许多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名称虽然相同,但专业培养方向却有较大的不同。不少考生和家长往往只看哪个专业名字新潮、前卫、好听,而对专业的内涵却很少了解。可以详细咨询了解专业的内涵,知道这个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些什么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就业率如何,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有哪些名师等。

  问题3:相关的招生录取政策怎样?对于各地的各科类录取批次的划分,投档、录取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志愿填报的规则等必须掌握。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都会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考生和家长要高度重视,对相关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尤其要读懂、弄通。

  问题4:该专业对学生有没有除高考分数外的其他限制?有些军校、航空类院校对性别、身高、身体素质和视力有特殊要求;有些专业对单科成绩有特殊要求,因此要询问到位。

  问题5:哪些专业几年内曾经一贯性地降分?如果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填报这类“冷门”,能大大增加录取机会。 问题6:调换专业的政策是如何规定的?这个问题指的是入校后调换专业方面的政策。进入大学后,如果专业选择方面不如意,可以通过调换专业圆梦,但高校多要求达到一定分数或满足某种条件方可申请。

  逛高招会有“五忌

  一忌缺乏自身定位。在参会之前一定要先做好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在高招咨询会上,一般参与高校较多,如果家长和考生自身定位不清,随大流四处“走马观花”,很容易半天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却没有实际收获。比如,对于本科类和高职类的学校,需要关注的重点就完全不同,本科类高校更注重的是培养质量和方式,而高职类高校则要多关注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忌不收集相关信息。在参会前,家长就应开始做准备,去感兴趣的高校网站搜集资料,了解该学校概况、历史沿革、师资状况和学术水平、院系设置情况、专业课程及本科生培养方案、毕业生去向等基础性资料。高校的招生网上一般都有过去几年的分省分专业录取信息,据此可以知道该校往年在所处的省份投放了哪些专业计划、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及早地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在当年的《招生章程》审核发布后,可以重点关注其中的“录取规则”部分,这是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也是进行志愿决策的重要依据。清楚了以上内容,再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专业方向,就能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参加咨询活动了。

  三忌问题过于基础。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好不容易获得了宝贵的提问机会后,咨询的问题却毫无价值,这令相关的专业咨询人员感到很无奈。举例来说,很多家长会问这样的问题:“你们学校是211院校吗?”“贵校去年的提档线是多少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都学什么课程?”等。其实这类问题家长自己完全可以提前了解。

  此外,一些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也不应问,诸如:“你们学校什么专业好?”“我的孩子要是辅修双学位的话,您估计需要多大把握才能学下来?”“这个专业毕业后肯定能找到工作吧?”等。由此来看,家长功课如此准备不足,自然使参加高招咨询活动大打折扣。

  四忌家长大包大揽。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高考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高校招生咨询活动开始后,如果有可能的话,考生最好亲历现场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互动。

  从历年情况看,填报志愿的事情多数都由父母代劳,高招咨询会上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焦急和忙碌着的基本都是家长。但是,做父母的所想所问,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孩子,况且未来要去高校求学的是考生本人,倘若什么都不了解,如何能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的是什么呢?

  五忌动“”不动“”。高招咨询会,虽说是以咨询为主,但别空着手去,带上笔和纸张等必要的记录工具,另外带上点零钱,遇到非常有价值的招生宣传资料时可以方便购买,但也不要看见什么资料都收入囊中,因为很多信息在相关高校的网站以及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上都能够获得。在现场多拍照、多录音,这样逛会回来,还有机会反复看、反复听。

  记者 王原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