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着力打造全市优质教育的高地
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烟台高新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理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烟台格罗宁根大学、北师大附属烟台国际学校、烟台二中、北大公学等众多国际、国内名校纷纷落户,使得高新区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高地”。
聚优质资源,打通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链条
走在高新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处处绿草如茵、高楼挺立,优美雅致又时尚现代的建筑,这便是高新区的学校。 新学期伊始,投资4000万元新建的高新区实验小学正式投入使用,800余名师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校舍,告别了“平房办学,煤炉取暖”的历史,新选的校长为齐鲁名师战丽娜。与实验小学毗邻,实验幼儿园正在加快推进,这是我区首个公办性质的幼儿园,设计容纳12个班,360名幼儿,现基础建设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设计,预计201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投资2.8亿元改建的区实验中学,功能齐全、环境优雅,可容纳60个班、3000名学生,2013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包括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等即将交付。
总投资5亿元的市属百年名校烟台二中高新区校区,占地275亩,可容纳66个教学班3300名学生,于2014年8月建成交付使用。一流的教学配套设施、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高科技的智慧课堂是烟台二中高新区校区的鲜明特色。
10月26日,烟台市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在北京签署“关于合作建立烟台格罗宁根大学”的三方协议。习近平主席与荷兰国王共同见证仪式。“烟台格罗宁根大学”落户烟台高新区,是烟台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喜事,将填补中国北方举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空白。
据悉,高新区现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4所、民办学校2所,公办幼儿园1所、公办性质和民办幼儿园8所,全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完成,将全市不同教育阶段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集聚,为辖区学龄儿童和少年提供最优质的学校。
大手笔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塑造未来。”今天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一个区域明天的发展高度。区工委、管委一以贯之,不断完善学校布局调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校舍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在不断提高教育硬件设施的同时,高新区区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辖区每名学生。在每年确定的为民服务实事中,教育事业占很大的比例,全区小学生校车于2011年5月开通,12辆校车、35条接送专线,实现了校车接送全覆盖;高新区率先在全市为在校学生免费配齐夏装、运动装、冬装“三件套”,并免费增加一套冬季学生装;为辖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实施免费住宿、免费查体、免费作业本等一系列免费惠民工程;教育技术装备及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区级网络数据中心,为学校购置了187台电脑和15套班班通设备,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日趋优化;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全面覆盖,自2009年来,共发放各类资助金32.84万元,惠及360余名家庭贫困学生;累计为4名大学生办理了234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
多层级研修,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
“兴教必重才,强教先强师。”高新区把队伍建设作为强区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着力造就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创新人才引进管理机制。加大高素质、高层次新教师引进力度,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优化教师结构。近年来,高新区先后共竞聘引进初中校长、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各1名,引进30余名骨干教师和2名免费师范生,进一步完善了教师队伍结构,为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目前初中、小学紧缺学科师资基本配齐,全区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知识结构明显优化。
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深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沉下去做”业务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新区先后选派骨干教师200多人次,赴青岛、潍坊、北京、上海等地的名校参观学习,吸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同时,组织外出学习的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开展二级培训;聘请全国教育家魏书生等同志为我区教师作教育思想的报告,引领教师教育思想的新革命。目前,区试验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做了大胆尝试,并在新教法和新学法取得了突破;区实验中学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区实验小学的“和美教育”、区东泊子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办学日趋成熟,正在迈入市级先进学校行列。教师整体专业素质明显提升,在全市教科院每年随机抽取初中教师进行教学基本能力测评中,我区教师成绩优异。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教育工作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布局合理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管理规范化等“四化”工程,凸显办学高质量、开放高水平的“双高”特色,推动高新区教育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