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经济区建设质量效益齐升
记者从省区域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经济区)建设处获悉,今年上半年,黄三角经济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把握重点、整体推进,黄三角经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上半年,黄三角经济区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高效生态农业、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生态旅游及现代物流5大优势产业加速发展,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稳中有进。从先行指标看,上半年,全区工业用电量9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增幅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快速。今年以来,黄三角经济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66家。东营市农高区正在建设科研孵化、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已引进研发团队23个,孵化创新型企业21家,引进研发新技术新品种137项。滨州市“渤海粮仓”示范区发展到40万亩,预计小麦亩产最高将超过520公斤。寿光市已建在建育种研发中心达到13家,带动全市通过审定鉴定的蔬菜品种达到46个。高青农业标准化创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通过国家验收。全区标准化饲养比重达到90%以上,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00多家、新增家庭牧场50余家、省级示范社发展到76家,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80万亩、产值达15亿元,30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单片滩涂养殖区。
目前,全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新建防潮堤72.25公里,改造加固54.3公里。滨州港实现吞吐量140余万吨,3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将于7月份完工。滨港铁路二期已完成征地迁占的60%,济滨东高速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3%,济青高铁邹平段在全线率先完成征地拆迁。东营港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再用三年时间建成亿吨大港。广利港疏港道路已竣工,明年开港通航。正在建设黄大铁路,推进环渤海高铁一期工程和济东高铁前期工作。
未利用地开发是黄三角经济区独有的增长点。近年来,全区共实施50个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安排省级补助资金14.65亿元,开发总规模89.44万亩,完成开发面积68.2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6.1万亩,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3.99万亩,共调剂6万亩耕地异地占补平衡指标,支持了青岛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
结合未利用地开发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新模式,黄三角经济区“飞地经济”取得新突破。潍坊市15个飞地园区规划面积达6万余亩,基础设施配套完成投资12.8亿元,在建项目87个,总投资458亿元。德州市快速搭建“飞地经济”合作平台,庆云红云高新区已全面实现“七通一平”,路网及水电气配套工程基本完工,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3亿元。
黄三角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区建立了跨区域河流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省控重点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目标,海河流域治污连续5次在国家考核中名列第一。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东营市开展水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总投资200多亿元的168个治理项目,1至5月份“蓝繁”天数110天,同比增加10天。德州市实施了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循环经济示范园污水处理、跃马干渠人工湿地等重点工程,开展了燃煤锅炉整治、建筑扬尘治理等12项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加快沿南水北调干线和沿黄河水系生态建设,累计新增绿化面积230万亩。
当前,黄三角经济区存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要素制约依然突出、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突出等问题。记者从省区域办获悉,下一步,我省将大力推进全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特色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未利用地开发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在港口方面,黄三角经济区将重点持续推进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莱州港四大港口码头航道等公用工程,推进东营疏港铁路、10万吨深水原油码头等项目,全面提高黄三角四大港口吞吐能力和港区配套能力。铁路公路方面,重点建设黄大铁路,改扩建龙烟、大莱龙铁路,形成德龙烟快速铁路,推动滨临快速铁路建设;重点建设济南至东营、潍坊至日照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环渤海高等级公路无棣至莱州段、埕口(鲁冀界)至沾化高速公路、沾化至淄博高速公路。机场方面,新建滨州机场,迁建潍坊机场,东营机场调整增开航线航班。继续推动沿海防潮堤建设,提高防治风暴潮灾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