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创新模式打造全新“国医馆”

07.07.2015  10:10

  2015年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收官之年。为切实提高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黄岛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宗旨,挖掘出以高标准的中医设施、高水平的人才队伍、高深度的中医科研、高品质的中医药为主要内涵的中医“四高”模式,扎实推进国医馆建设项目,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切实可行、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一是建设高标准的中医设施。 国医馆建设项目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抓手。黄岛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青岛市国医馆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国医馆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医基础设施,升级中医诊疗设备配置。在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的基础上,整合中医药资源组建国医馆,将各个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集中设置,内涵建设使用多种形式的中医药诊疗方法,装修风格和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中医药服务;国医馆设有针灸室、灸疗室、砭石养生房等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诊疗场所,并在原有针刺、艾灸、刮痧、推拿、拔罐、中药敷贴等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疗仪及全国最先进的纳米排烟系统等中医理疗设备,这不仅升级了中医诊疗设备配置,还强化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 

  二是打造高水平的中医团队。 黄岛区通过采取“引进+培训”的方式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逐年提高中医药人才在人员招聘中的比例;派出200余人次中医业务骨干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进修学习,柔性引进中国砭石疗法创始人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瑞金医院等国内著名院校的名老中医20余人,实施“名中医师带徒”。黄岛区中医医院王科先和王怀仁、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的周茂鲁及薛家岛医院陈冬冬等一批本土名中医脱颖而出,整体优化了全区中医技术资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国内最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三是拓展高深度的中医科研。 为活跃中医药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与进步,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黄岛区大力鼓励中医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引进。近年来,黄岛区有10余项中医药研究成果获省、市、区科技进步奖,另外在推广20项中医适宜技术的基础上,又成功引进疼痛疗法等国内最新中医诊疗技术;中医科研与中医科普并重,充分发挥中医名医的专业优势和各种媒介作用,通过社区教育、义诊咨询、区卫生计生网站中医科普板块、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健康科普教育活动,将推拿、针灸、刮痧、贴敷、小儿捏脊、饮食起居指导等常见中医保健知识推广给广大人民群众。 

    四是引进高品质的中医药物。 该区建成的国医馆全部配置国家和山东省规定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中药饮片达到300余种。国医馆能够开展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针刀、穴位注射、热敷等中医诊疗服务,还能使用青岛市卫计委推广的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这些中医药适宜技术除针灸、拔罐、推拿等基础技术外,还有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落枕、热敷法治疗痛经、五根汤治疗风寒感冒等;另外,他们还注重中医与中药协调发展,实行“名医+好药”的策略,在引进名老中医的同时引进北京同仁堂药业,采用中药小包装,开设煎药室,形成了中医诊断、康复理疗、中药治疗于一体的服务链,较大程度上满足了群众需求。 

  截至目前,黄岛区已建成13家国医馆,其中10家已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使用,另有6家国医馆正在建设中。医务人员向辖区居民提供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个性化养生保健指导服务累计已达5万余人次,为5000多名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