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区迁建,建起来也要美起来
近日,我省组织召开东明、鄄城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社区规划编制及风貌塑造座谈会。按照迁建规划,菏泽要建设安置村台28个,目前作为试点村台的东明县长兴集乡8号村台和焦园乡8号村台已完成吹填,菏泽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社区建设规划正在编制。
滩区乡村如何建起来、美起来?参与座谈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给出了意见建议。
完善公共设施,考虑长远需求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社区,房子安全是根本。要让群众住得好,完善的基础设施很重要。“在规划时,要统筹考虑道路、供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这是滩区群众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方面。”山东建筑大学副校长刘甦说。
去年8月,省住建厅编制发布了《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要求完善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垃圾等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医院、养老服务等公共设施。
省住建厅负责人说,规划时,既要充分考虑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又要提前考虑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的长远需求;既要考虑一家一户的设施配套,也要考虑整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完善。同时,在防洪安全方面,除撤离道路外,还要考虑实施空中救援的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不搞“面子工程”。
山东社科院文化所所长涂可国说,要注重文化设施的建设。脱贫攻坚更多侧重产业扶贫,其实“扶志”也很重要,通过配套文化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乡村文明行动逐步改变贫困文化,引导群众主动脱贫。
塑造特色风貌,避免“千村一面”
黄河滩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特色风貌带,迁建社区既要体现自然特点,注重保持田园风光,又要体现民风民俗,突出文化个性。
“黄河滩区迁建,不仅仅是人群的迁徙,还是文化迁徙。建筑要展现出当地文化的生命力,统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真正建成黄河沿岸最有文化底蕴的新农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说。
据了解,去年8月省建筑标准服务中心编制了《黄河滩区迁建农房设计图集》,提取了屋脊脊兽等主体元素,设计了6种不同面积指标共9个户型方案,其中单层建筑4个,二层建筑5个,每个方案均配有全套施工图,以供黄河滩区迁建农房建设参考选用。
据介绍,迁建社区要突出鲁西南、黄河最基本的元素,向着形态风格风貌聚焦,每一个社区,每一栋房屋,点上要亮,线上要成景,面上要出彩。围绕特色,处理好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的关系,打造独特风格,体现“一台一品,一台一韵”,避免“千村一面”和“同质同化”。
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推进组负责人靳为公表示,规划编制和风貌塑造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如居民对于装配式建筑这一新的建造方式的接受程度,当地投资资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当前由于环保压力,大量砖厂关停造成的建材短缺和价格上涨等问题。
“两区同建”,用产业来留人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不仅要让群众住有所居,还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现在滩区有一些村庄都是“空心村”,新社区建成了就不能再出现“空心社区”,要通过产业留住乡村的人,集聚乡土气息,传承亲情民俗。
去年12月,省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产业园区与安置新区“两区同建”模式。把滩区迁建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融入城镇体系布局,以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就地就近市民化为路径,同步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和迁建社区建设,并纳入当地城镇化体系统一规划和管理。
中国旅游智库委员、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于冲说,除了异地搬迁,我省还采取滩区内筑村台的方式解决安居难题,所以保留黄河滩区文化,菏泽具有代表性。滩区居民迁建社区,可建设黄河特色民居、导入旅游产业,助力滩区群众脱贫。
在鄄城,企业通过开发经营,保留了鲁锦纺织这项民间传统手工工艺,使其产品畅销欧美及亚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调研员蒋士秋表示:“在规划时,可把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保存,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