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热映 冯雷版胡风深入人心

09.10.2014  14:59

冯雷在《黄金时代》中的表演,有不着痕迹的克制力,却因此有令人信服的郑重,他所扮演的胡风出场的时候,和其他人多有不同——更多冷静和理智,他并不过多描述萧红萧军的生活,只对他们的文学才情发表意见:萧军写作靠的是刻苦和努力,而萧红则是用心与天才。冯雷在饭桌上的这些说辞,成了影片中唯一对两人的文学创作给出评定。

克制会形成一种“疏离感”,但让冯雷的表演与现实中胡风相契合,资料显示:“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杂志,编辑出版《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悉心扶植文学新人,对现代文学史上“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萧红的《生死场》题目也为胡风所起……”可以想见,在与萧红最初相识的年月中,他们更多的感情还是建立在文学上的交流。

亦师亦友的身份,也是这种疏离感产生的原因,所以很多时候,冯雷其实是作为萧红生活的旁观者身份出现故事中的,无论是正在发生的还是回忆状态的,他始终都是表情平和,心无所碍的状态。也恰恰因为旁观的状态,让冯雷扮演的胡风具有了客观中立的形象,让观众在更理性距离范围内,看待萧红纷扰跌宕的“黄金时代”。

当然,理性背后,冯雷的角色还保有对文学的热情,以及知识分子内敛含蓄的清高孤傲,这种混合的气质,让他的角色在乱世中保持体面的生活状态,从未蓬头垢面为生计艰辛,也不曾蝇营狗苟丢了文人的气节。冯雷与袁泉的配合,也相得益彰,两人而面对镜头时一个人讲述,另一人总是在旁面带微笑,有不宜被人察觉的默契,对孩子的悉心照顾,到一茶一饭的安稳,让他“一家之长”的气度,自然形成。


冯雷诸多作品中,都可见这种精湛的演技以及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从《向东是大海》到《小姨多鹤》,从《失恋33天》到《黄金时代》,冯雷都以深厚扎实的演技,让每个角色得到最真诚的对待。纵观冯雷作品,都有这种刻苦努力与谦逊低调的态度——只有角色,没有是非。

当然,这种内敛的角色,也会考验演员的耐心与坚持,没有大悲大喜的情绪调动,也没有荒诞夸张的疯狂举止,演员冷静的在戏里将角色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不追求效果,也不刻意讨好。需要的是演员持之以恒的平和心态。

所以,当萧红最后一次出现在胡风家的时候,冯雷只匆匆打一个招呼,便带着孩子离场了——也正是这一点,恰恰是打动观众的地方,无论是故事中的胡风或者银幕外的冯雷,始终都是那个愿意和故事保持距离,做一个旁观者。而多数时候,没有当局者迷的困惑,旁观者更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