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乡村迈进“净洁美”新时代

25.02.2015  11:15

  春节前夕,记者在山东省聊城市、临沂市乡村采访,或乘车穿行,或进村入户,4天时间,走过了百余个村庄,入目皆是干净整洁的景象,记忆中的“脏乱差”一去不复返,齐鲁乡村迈进了“净洁美”新时代。

  在位于蒙山脚下的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四合村,村党支部书记燕如成的话令人振奋:“村里每年还给每户发3把大扫帚,‘一把扫村庄、一把扫庭院、一把扫心灵’,美丽村庄不仅要有干净整洁的‘外表美’,还要有淳朴民风的‘内涵美’。”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介绍,2011年以来,山东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对此,山东市县乡三级均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了“财政主导、社会参与、村庄补充、市场运作”的推进机制,以清理农村“五大堆”为基础,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运行机制为核心,着力实现农村“净洁美”。

  通过4年努力,山东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山东有128个县1729个乡镇83931个村庄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分别占县、乡镇、村庄总数的96.97%、100%、99.57%,全省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2014年12月上旬,据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率90%以上的县有91个,综合得分8.5分(满分10分)以上的县有104个。

  清理打基础——“建国前的垃圾都翻出来了”

  聊城市阳谷县阁楼镇胡马村党支部书记马月全说,去年9月,全村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动用推土机、挖掘机,用了半月时间,将村中积攒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扫而空,柴草堆运到了集中存放点。这次清理,村里共花了4万元,其中镇上拨了近2万元,企业捐了1万多元,村里投了1万多元。

  在聊城市冠县范寨乡戴里庄村,今年57岁的王云和刚从聊城打工回来,进了村却不敢认家门了。“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堆,俺这胡同也被柴禾垛、石料堆占满了,车都开不进来,现在好了,从东到西都通开了。”王云和乐呵呵地说。

  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北石岗村村民赵志彩,嫁到该村近40年了,她说:“从来都是柴禾堆在家门口,垃圾扔到河沟里。这回不一样了,挖掘机开进来了,全村上阵清垃圾,俺看着建国前的垃圾都翻出来了。”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刘宝莅说,农民的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和建筑物料堆,多年来形成了“围村、围河、围沟、围路”的局面。对此,山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向农民收一分钱,集中清理农村“五大堆”,为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打好基础。

  机制已健全——“垃圾出了家门儿就有人管”

  地处泰山山脉腹地的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境内还有临沂市的水源地云蒙湖水库,镇党委书记李建华感叹:“咱这里是山好水好,但因为山村分散,造成了垃圾围村困局。现在好了,垃圾出了家门儿就有人管,村村发了垃圾桶,安排了保洁员。”

  保洁员、垃圾桶、清运车,成了齐鲁乡村最新最靓的风景之一。韩怀莹是聊城市阳谷县郭屯镇姜邢村3名保洁员之一。“俺一个月工资500元,负责15个垃圾桶、170户人家,一天干五六个小时。镇上的垃圾车一天一趟,把垃圾运走。”韩怀莹说。

  山东省住建厅副巡视员孙松青介绍,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山东各级均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599个乡镇成立了环卫所,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环卫管理网络;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要求,以农村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建设为重点,做到“方便投放、集中收集、密闭运输、统一处理”;鼓励各地采用全托管、半托管或自我管理的模式,健全运行机制。

  山东已累计投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142亿元,共建成运行108座城市垃圾处理场,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889个,配置垃圾桶157万个,购置垃圾清运车辆11663台,形成了较完善的农村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民风渐转变——“美丽乡村里外都有样儿了”

  站在村里去年刚建成的文体广场前,聊城市东阿县牛角店镇旗杆刘村村民张兆海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村里的垃圾坑,全村的垃圾都倒这里。现在好了,垃圾清走了,就地建成了文体广场,大伙儿扭扭秧歌、跳跳舞、唱唱戏,心情好了,气顺了,民风也变好了。”

  冠县辛集镇辛集村的宋广民说得实在:以前到处是垃圾,手里的烟头也随便扔,现在里外都干净,咱也自觉不乱扔了;以前咱垃圾是用车子向沟里倒,现在是用小垃圾桶或垃圾袋带出来,放到垃圾桶里;以前家家门前都有柴禾堆,特别是玉米秸,现在都还田了。

  “不走过场,重在运行,这项工作抓得好,得民心。做好了这项工作,其他农村工作都好开展了。”岱崮镇党委书记李建华说。

  平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学邦还兼任该县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他说:“平邑地处蒙山南麓,山好水好,有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这几年,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抓手,推进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农民素质大幅提升,美丽乡村里外都有样儿了。”

  山东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少杰说:“农村从‘脏乱差’走向了‘净洁美’,而且建立了长效运行机制。农民看到家园变好了,自觉养成了一些文明行为,加上‘乡村文明行动’其他内容的同步推进,农民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了。”

  深化正当时——“垃圾处理引发了连锁反应”

  “民风转变是一方面,农村垃圾处理还引发了其他连锁反应。”王少杰认为深化工作正当时。

  临沂市兰山区环卫办副主任王连昌介绍,该区推进了公司化、市场化运作,7个环卫公司中标了区7镇1工业园区的保洁作业,市场竞争为服务优质化打下了基础,区、镇、公司逐级量化考核,按考核情况拨付资金。

  蒙阴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联系手册》列出了所有村庄的包村干部、联络员、保洁员等信息。“蒙阴是纯山区,财政收入有限,山区道路复杂、村庄分散,若是市场化运行,财力很难支撑,因此采取了行政管理的手段。”副县长武传存说。

  在冠县,一种新型的垃圾分类处理设备可将垃圾分为建筑垃圾、土类垃圾和轻量垃圾等,逾六成垃圾就地填埋沤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国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单日可处理垃圾1000吨,年发电量可达亿度,节约4.8万吨标准煤。

  费城街道的小南峪村,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环境改善后,村里顺势推进了改水改厕和绿化、亮化、美化,成为了旅游景点。东阿县高集镇程楼村多出了100多亩土地,村里打算种上无籽石榴和绿化苗木。(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