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远行从头越——《大众日报》头版报道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运营一周年发展历程

08.05.2017  11:10

“山东的路、广东的桥”曾经享誉全国,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而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地位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2013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心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确定了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00公里的目标,为实现山东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夯实交通基础。

  2014年,随着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启动,政府不能再通过直接贷款来建设还贷收费公路,政府“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已不可持续。破解政府还贷体制约束,成为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共同难题。

  如何突破瓶颈?怎样再造辉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加快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我省高速公路事业翻开崭新一页。

  集团组建的“齐鲁速度”

  2015年7月1日,作为省政府新组建的第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一,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在山东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背景下,迅速搭建起现代化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承担我省“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设重要任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集团组建的重大使命所在。

  齐鲁交通坚持边组建、边运营、边移交、边改革,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涉及17市、42个管理处、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18000多名职工的移交,实现了工程进度不缓、运营秩序不乱、服务质量不降、队伍思想不散。

  在平稳过渡的同时,齐鲁交通统筹谋划、有序推进,率先理顺集团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一委三会一层”关系,切实将国企党组织独特优势转化成集团核心竞争力。积半年之势、蓄全员之力,集团公司于2016年1月1日正式运营。

  从一“出生”,齐鲁交通就带有新形势下国企改革的基因:加快现代化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设,重组、新建20家分公司、10家子公司,建立健全组织架构、薪酬考核、岗位选聘、财务管控和制度保障等“五大体系”。构建“集团总部管资本、定战略、控风险,二级公司管经营、定策略、投项目,三级公司做实业、创利润、趟路子”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高效能管理。

        运营仅一年时间,齐鲁交通以主业、新兴产业双双向好的开局精彩亮相:建成通车高速公路271公里,开工建设高速公路700公里。年营业收入152亿元,较承接前同比增长18%;资产总额1188亿元,较承接时增长12%。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春福说:“新机制、新模式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和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建设运营的“齐鲁模式”

  齐鲁交通立足“功能型+市场化”定位,树立建设、养护、运营一盘棋的“大交通”意识,充分发挥省政府交通运输事业投融资平台优势,统筹投资、设计、施工、养护、经营各环节,打造一体化建设运营模式。

  “十三五”期间齐鲁交通承建高速公路2100公里,总投资额达2000亿元。齐鲁交通以破解资金难题为突破口,选择实力雄厚的施工企业参与投资,将投资与建设融为一体,同时寻求与大型企业股权合作、邀请沿线政府出资入股、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广泛吸引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强力保障建设进度和质量。投资建设一体化,成为齐鲁交通高速建设的鲜明特点之一。

  通过运营部门的提前介入,建设期间充分考虑了经营服务需求。去年12月28日,162公里的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与主线通车并辔而行的是服务区营业、ETC充值、光伏发电和广告招商,这种“五同步”模式,为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树立了标杆,也是齐鲁交通全新建设理念带来的新变化。

  高速公路建设总有饱和的一天,但养护是永续发展的产业。齐鲁交通探索创新“检测设计养护一体化模式”,组建集路桥检测、数据分析、精准设计、高科技施工功能于一体的养护公司,形成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总体养护解决方案,被交通运输部称之为道路养护的重大创新,可望形成全新的产业链条。

  为提升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科技含量,齐鲁交通邀请全国顶级专家设立院士工作站,建设北方工程医院及联合实验室,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为打造绿色交通、智慧交通提供智力支持。

  齐鲁交通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遍及全省17市,在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上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试点货车不停车收费,收费站ETC(电子不停车收费)全覆盖,2016年通行费非现金支付比例达到37.5%,鲁通卡线上充值比例27%。77对服务区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在41对服务区建成352套电动汽车充电桩,覆盖所辖全部高速主干线,满足大众多元化出行需求。在“畅行齐鲁、传播文明、诚信服务、回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以“最美路姐”李超为代表的服务标兵、敬业模范不断涌现,成为大众温馨旅途、快乐出行的守护者。

    产业融合的“齐鲁格局”

  我省经过20多年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积蓄了非常丰富的潜在资源和转型升级潜力,亟待激活转化。齐鲁交通目前运营高速公路3409公里,占全省通车里程的60%,下一步还将涉足机场、港口、内河航运等领域。徐春福认为,这是集团发展的坚实底盘,也是巨大的潜力资源,就像一座有待开采的“金矿”,齐鲁交通的使命就是激活一池春水,在旧基础上迸发出新动能。

  思路已确定,关键在行动。齐鲁交通先人一步、快人一招,大力实施“高速公路+”战略,金融投资和产业投资双拳出击,盘活存量资源,拓展产业边界,加快高速公路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金融、能源、信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业地产六大新兴产业支柱初露端倪,逐步形成基础产业和关联产业一主多元、齐头并进的多种经营模式。

  金融产业破冰前行。一年内,齐鲁交通获评AAA级信用评级,银行授信1400亿元,获得15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权,发起设立500亿元规模的山东省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下属企业齐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香港H股上市,相继组建3家资本运营类子公司,在北京、深圳设立分支机构,投资清华控股涉足高新技术产业、收购莱商银行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逐步进军公募基金、金融租赁、保险、证券等领域,打造全产业链金融体系。

  能源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新能源,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5处,开启了绿色高速公路全新历程,目前正在扩大建设规模,三年内可实现年发电收入10亿元,今年还将建设国内首个高速公路路面光伏发电试验路段,实现高速公路和光伏产业的颠覆式创新。稳步拓展传统能源,并购石油炼化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建立油气产销一体化运营模式,并为高速公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利用提供生产基地。

  信息产业借势发力。齐鲁交通与华为、中科曙光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探索交通信息化发展路径,建设高速公路信息专网,打造智慧高速公路平台。搭建“齐鲁通”公众服务系统,与电子收费、服务区经营实现网上互联互通,成为服务群众出行、创新经营模式的重要载体。

  文旅产业多线发展。做好我省旅游资源和集团路网资源结合文章,投资北京电影小镇等省内外及国外文旅项目,进军新媒体、影视、体育等领域,进一步释放公司平台效应,提升产业规模效益。

  物流产业创新蜕变。打开服务区“后门”,创建具备仓储物流、客货运接驳、旅游服务、娱乐休闲、特产展销以及电子商务等功能的新型服务区,发展园区经济,将高速公路打造成为开放式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带。

  商业地产后劲十足。抓住国家去库存政策契机,在济南、青岛等地投资商业地产和园区地产,打造几个富有集聚效应的特色产业园区,把商业地产与产业投资有机结合,创造新动能转化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齐鲁交通新兴产业按照2016年省内起步、今年布局全国、明年走向海外的既定方针,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经营收入和利润迅速超过高速公路主业,进而反哺集团基础产业,实现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永续发展的“齐鲁蓝图”

  大路远行绘蓝图,而今迈步从头越。齐鲁交通自组建之初就确定了“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即锚定建设行业地位领先、核心能力突出、品牌形象一流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一个目标,聚力“做强基础产业、做优新兴产业”两大战略,推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经营理念三个转变,实现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科技四项创新,强化责任、团结、奉献、创新、廉洁五种意识。

  徐春福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齐鲁交通以交通发展主力军、新兴产业开拓者、地方经济助推人、幸福生活筑梦师为使命,坚决履行国企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高速公路、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继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齐鲁交通运营的5000公里高速公路,将是光伏发电遍布全省、智能化高度发达、服务区成为园区经济中心、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智慧型高速公路,相关联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将植根于齐鲁大地,延伸到全国,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来源:齐鲁交通发展集团)

 

齐鲁交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jpg


正在建设中的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蓬莱至栖霞高速公路。蓬莱至栖霞高速公路今年年底通车后,齐鲁交通发展集团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将达3449公里。.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