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匠】"匠人"姜和信:匠心诠释坚守之美
2016年全国两会之后,“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山东是经济文化强省,齐鲁文化源远流长,今天,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山东人,也以自己的努力,完美诠释着“工匠精神”。从今天开始,新华网山东频道将推出系列报道——“齐鲁工匠·大哉山东”,带您寻找那些绽放光芒的齐鲁工匠。
【“齐鲁工匠·大哉山东”系列报道之一】
“匠人”姜和信:匠心诠释坚守之美
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一名电工出身的“草根明星”,坚守如一、不断进取、积极创新,用实际行动与成绩阐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故事:
替父从业的辍学生
姜和信是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炼铁厂的一名普通电工。说起他的从业经历,还颇有传奇色彩——1984年,姜和信的父亲在济南钢铁厂上班时因设备事故导致严重烧伤,无法返回工作岗位。还在念高三的姜和信经过几个昼夜的思考,最终决定放弃高考资格,毅然辍学接替父亲,成了一名钢铁工人。
“好好干,当一名好工人。”带着父亲的嘱托,刚进厂的姜和信跟师傅用心学习,点检、检修、处理故障,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场废弃的零部件一直都是姜和信眼中的宝贝,全都被他捡回来拆开研究,非要弄明白内部结构和原理不可。
姜和信在工作时有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把设备运行原理、工艺流程、故障处理全都记在上面,并依此画出图纸。不到1年时间,姜和信便将所有设备的图纸画了出来。现场设备哪条线路在什么地方、哪里有接头,他都一清二楚。
下班后的姜和信也不闲着,只要一有空他就看书、摆弄电路器件。宿舍的桌子上整天堆着二极管、三极管、电烙铁之类的东西,工友们都很奇怪:“这家伙儿整天‘瞎鼓捣’,难道想成为科学家吗?”
“我虽然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当一名能工巧匠。”姜和信把“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刻苦实践,业务素质在几年内变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