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宗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30.11.2018  11:33

11月22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山东省当代宗教问题研究基地主办的“齐鲁文化与宗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宗教界代表40余人,围绕齐鲁文化与宗教中国化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张凤莲,山东省政协常委、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高明先后致辞,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张进主持会议。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谭德贵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副主编周广荣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张进副研究员作主题演讲,其他十几位专家学者也围绕主题作了精彩发言。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在发言中指出,对于中国宗教现状的总体判断,一定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立足于当今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当今中国国情、从整个中国宗教的主流、本质与趋势来看,中国各大宗教及其广大信众都是爱国爱教的,都是甘愿以他们所追求的信仰境界而与全国人民一道建设美好的祖国家园的,并能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服务、慈善公益,特别是道德伦理建设等诸多领域,做出正面而积极的重要贡献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中国宗教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时,张志刚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迫切需要在学术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侧重经典论断的逐字解释”转向“注重方法论观念的继承发扬”,从“批判性的研究倾向及其结论”转向“建设性的研究取向及其结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胡卫清就基督教中国化问题作了发言,指出基督教中国化包括几个层面:从政治层面来说,基督教信众要爱国、爱教;从文化层面来说,基督教要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从社会层面来说,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等。他以山东为例,重点就山东基督教的中国化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推动宗教中国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周广荣阐述了中国宗教的发展及其宗教学研究的历程。他以《世界宗教文化》杂志为例,其创办于1980年,时名为《世界宗教资料》,1995年更名为《世界宗教文化》。在38年办刊的历史中,杂志进行了四次转型,杂志内容和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我国宗教、宗教政策以及宗教学研究的发展变迁。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先生曾将二十世纪中国宗教史研究分为文献学与历史学研究阶段(1950年以前)、哲学史研究阶段(1980年代以前)、社会文化史研究阶段(1980年代),以及宗教史研究的转型四个阶段,《世界宗教文化》的经历的四次转型,大致符合葛兆光教授对宗教史研究阶段的划分理路。

    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张进副研究员就“齐鲁文化与宗教中国化的关系”作了系统阐述。他认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中国各宗教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山东是孔孟之乡、齐鲁旧地,有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在历史上,齐鲁文化对许多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宽容态度。这既为宗教中国化和本土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泛的发展空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挖掘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促进宗教传统与中华文化的融合,推动新时代宗教中国化。

参会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围绕齐鲁文化发展、山东宗教及其中国化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撰稿/于飞    摄影/刘健    编辑/刘珊珊   编审/凌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