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非遗大讲堂”受好评

16.01.2015  11:27

“中央财政每年对每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给予1万元补助,山东省级财政每年对每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给予6000元补助。但要注意,这个‘补助’是传承活动补助,并非生活补贴。”1月14日,山东省文化厅举办的“齐鲁非遗大讲堂”第二、三期如期开班,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为各地非遗保护单位负责人和传承人做讲座,题目是《新形势下弘扬传统文化的机制建设与制度保障》。

讲堂现场,来自全省17个市的161名学员认真听讲,有的拿笔记录,有的则忙于用手机拍摄PPT课件内容。“开办讲堂非常及时、必要,讲授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对我们继续开展好非遗保护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泰安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张云鹏告诉记者,近年来,泰安一些地区非遗保护单位主体出现变更,继任负责人缺乏对非遗保护政策的了解,亟须有专家帮助说明。

德州市宁津县的宁津杂技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宁津杂技逐渐摆脱困境重新走入百姓视野,但基层艺人对国家相关政策仍缺少了解。“以前只知道有非遗保护政策,具体内容整不明白。”宁津杂技传承人刘俊昌认为讲堂的授课内容很“到位”。他说,通过听课,他明白了传承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于今后保障自己的权利和更好地开展非遗传习活动有帮助。

“开办‘非遗大讲堂’,应区别于‘走马观花’似的培训班,重点是请不同非遗门类的大家来讲课,讲保护单位和传承人最关心的问题。”李国琳说,非遗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和百科全书,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责任重大。

除了讲堂内容,“齐鲁非遗大讲堂”的授课学习方式也不同,增加了现场交流环节。部分非遗传承人自带展演道具,通过现场演示方式展示项目的魅力和传承经验,也让人眼前一亮。

“齐鲁非遗大讲堂”是山东提高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基本素质的途径,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举措。根据计划,山东分3期将全省的省级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轮训一遍。之后,“齐鲁非遗大讲堂”将根据《非遗法》定义的十大门类非遗项目,开展有单个的、有针对性的讲堂活动。“比如菏泽市的地方戏保护有先进经验,我们会择时在菏泽市召开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讲堂,让菏泽地方戏的传承人现场介绍经验,展演保护成果,其他地区的戏剧传承人现场‘取经’。”山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姜慧介绍,这种培训方式增强了互动体验,效果也令人期待。

山东省内10个门类非遗项目讲堂结束后,山东还将邀请非遗工作成绩突出的兄弟省份前来讲授经验,全面提高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