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9龄童捐骨髓救母:治好妈妈我再回去上学
8日,9岁的徐友钰和姥姥在泺源大街附近乞讨。 记者李鹏飞 摄□本报记者 杜林 王倩 实习生 华怀佗
34岁的张美艳是临沂罗庄东高都村人。9年前,她生下儿子徐友钰。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她和丈夫徐桂涛还是尽可能给儿子最好的。2014年5月,张美艳感觉身体乏力,经常干呕,临沂市人民医院的诊断让她感觉“五雷轰顶”:急性髓系白血病M2。由于找不到合适配型,9岁的小友钰主动提出给妈妈捐献骨髓……
“治好妈妈我再回去上学”
8日15:00,泺源大街一个路口,小友钰和61岁的姥姥李如菊身前放着一个纸箱,身边的电线杆上绑了一块“求助”的纸板。见到记者,小友钰合上手中的书,礼貌地喊了声“阿姨好”。
李如菊说,为方便照顾女儿,她在毕家洼小区租了房子,每天给女儿送饭,“为了省钱,米面也是从老家带来的。”7日早上起,她带着小友钰来街上乞讨,早上8:00多来、晚上6:00多走。“但凡还有一点办法,我绝不会带着孩子出来受罪。”李如菊老泪纵横。据她称,女儿患病至今,家里已花了六七十万。“移植手术做完两个多月了,现在实在拿不出钱了,目前还欠了医院1000多元。”她说。
张美艳查出白血病后,家人一度陷入绝望。“孩子知道他妈生病后,主动提出要捐骨髓,可他才9岁,我们怎么能答应呢?”李如菊拉起外孙的手,心疼得直抹眼泪。
“阿姨,只要能救妈妈,我不怕疼。”听着姥姥和记者的对话,小友钰突然说道。由于孩子坚持,也为了挽救张美艳的生命,家人最终同意小友钰做配型。“点位半相合,虽然风险大,但这是最好的选择。”李如菊说,2月13日,移植手术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顺利进行。
“当时护士阿姨先给我抽血,再从后背抽骨髓,后来又从手臂上抽走一些细胞。”小友钰用自己的理解向记者讲述移植过程。
“当时害怕吗?觉得疼吗?”“很疼,我当时都疼哭了,可一想到我能救妈妈,我就咬牙忍着。”小友钰说,“9年前是妈妈给了我生命,现在有机会报答妈妈,即使疼也觉得很幸福。”
小友钰说,他现在上4年级,马上就要学新课程了。“我想回去上学,可我更想陪着妈妈,等她好了我再回学校。”采访过程中,不时有路过的好心人往箱子里放钱,“这两天每天都有人给200多元。”李如菊说。
“放弃治疗最愧对的就是儿子”
8日下午,徐桂涛正在病房给妻子张美艳换药,张美艳几次试图起身打招呼,都以失败告终,“她实在没有力气。”徐桂涛说。“在临沂当地医院化疗花了近30万元。”徐桂涛回忆,2015年1月,张美艳到济南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元旦前试着配型,家里亲戚都配不上,最后竟跟儿子半相合配型成功。”得知配型结果,张美艳挣扎了很久,“不想让儿子捐骨髓,我知道那个疼,受不了啊。”张美艳反复念叨“对不起孩子”。
说起儿子受的苦,徐桂涛忍不住流泪,“当时医生也说孩子太小,只能试一试。孩子受了太多苦,那么粗的针,医生都不忍心再抽了。”徐桂涛手机里保存着儿子捐献时的照片,翻看起来仍不住哽咽。“没想到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让我们措手不及。”徐桂涛说,妻子最初是口腔溃疡,后来皮肤也有了排异反应,“现在每天都有血从尿液里被排出来。”张美艳的头部、左肩和腹部都有色素沉着。
除了排异反应,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