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抢占微信平台 济南名人故居啥时也能“活”起来
南新街老舍故居 记者黄中明 摄
辛稼轩祠 记者王锋 摄
秦琼祠□见习记者 武文佳
在这个全民掌上微信时代,若你说你没有微信,或者不关注几个微信公众号,那一定会让身边人做惊讶状说你out!继故宫博物院、国内各大图书馆等诸多大型公众文化场所设立微信公众号之后,近日名人故居也开始抢占微信平台。前一阵,“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号的设立,将名人故居这一不冷不热的公众场所推送到大众生活中来,网友纷纷点赞称“有心”。
自古多名士的济南也有不少名人故居,包括与巴金齐名的老舍的故居、李清照故居、辛弃疾故居等,那它们现状如何?所包含的良好文化资源有没有被充分挖掘和推广?近日记者实地探访。
外地先锋
巴金故居试水微信公众号网友点赞“真有心”
一棵高大挺拔的腊梅树枝上开满了金黄色花朵,阵阵幽香给小院增添了丝丝新鲜气息……读着这些,你是否能想象当年巴金在自家院中的腊梅树下散步、思考。近日,位于上海市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开始试水微信公众号,这在文化圈惊起一番小波澜。
记者从微信中搜索到“巴金故居”的公众号,关注后看到这里有巴金及现当代文学的珍贵史料、图片还有活动资讯和阅读心得等内容。对此,不少网友“点赞”,但同时感慨,“有的故居连网站都没有,巴金故居做公号,真有心。”而上海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则表示,“推广名人故居得有新闻敏感,老发静态内容,传播效果怎么上得去?”他举了个例子称,每年故居腊梅花开,都有不少游客前来,今年大家拍照片、传朋友圈,才启发了他们用公号推美图,“搞好故居,太多事要做。”
实际上,“巴金故居”的微信公众号并不是全国首例。继故宫博物院、国内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等诸多大型公众文化场所之后,名人故居开始纷纷抢占微信平台,以方便游客通过手机及时收取故居活动、咨询参观信息并掌上游览故居。随后,记者在微信公众号查找中输入“故居”二字,随即出现“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王羲之故居”“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等近30个名人故居的公众号,点开之后里面的内容也与“巴金故居”类似。
本地探访济南名人故居大多没“触网”参观者寥寥数人
新鲜之后,反观济南。都说“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李清照、辛弃疾、老舍……很多文化名人都在济南出生、成长和生活。那济南有哪些名人故居?他们的故居还安好?近日记者走访调查。
据《济南名胜古迹集略》不完全统计,从战国到民国初济南共有名人故居46处,随着时光流逝,部分名人故居因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日渐破败,甚至彻底隐去踪迹,但大部分保留完好。
趵突泉南、老齐鲁大学北的一片清幽之地,曾经名人扎堆,南新街也被称为“名人故居街”。知名的“老舍旧居”就在这条街的58号,距离趵突泉南门大约100米。作为老舍为济南留下的宝贵遗产,修缮一新的“老舍纪念馆”于2014年6月14日“文化遗产日”当天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的“老舍旧居”被命名为“济南老舍纪念馆”。灰色的砖墙,朱红的木门,衬托出浓厚的历史和人文气息。走进院内,首先看到的是一棵稳扎在院中的石榴树,还有当年小院中的水井和大荷花缸。在这里,新婚的老舍度过了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生下大女儿舒济,完成《猫城记》《离婚》等众多著名作品。
【更多热点请手机下载《爱济南》客户端 山东大小事尽在掌握】
工作人员董先生介绍,这里平日人流量约140人/天,集中于学生,多在周末,“他们在参观时侧重于了解、收集老舍的珍贵资料,纪念馆虽不大,但馆藏文献、文物依稀可以浮现老舍一家当年在济南的惬意生活。”
除老舍故居外,南新街还有明义士故居、画家黑伯龙的黑家大院、山东法官第一人张志的张家大院。另外,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等众多现代名人也都曾在此街有过宅院。但这些故居未能像老舍故居一样得到合理保护与修缮,更别说宣传与推广。随后,记者又走访了趵突泉的“李清照纪念馆”、五龙潭的“秦琼故居”以及大明湖的“辛稼轩纪念祠”。虽然在名胜风景区,但它们没有更热闹,偌大的庭院寥寥数人,都只是例行拍照,难得有人去仔细了解、慢慢品味过往的历史。大部分陈列物已积上尘土,仿佛长时间无人问津。据了解,目前济南市的这些名人故居及纪念馆都还未像巴金故居一样设立相关的网络公众客户端,甚至部分故居进门还要收费。专家建言
单靠房子留不住人要让故居“活”起来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和人们审美素养的提升,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环境大为改善,越来越多的故居开门迎客。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些承载着中国历代名人生活和奉献的遗迹并未得到更多人认识。名人故居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仅仅是开门迎客,或许还不够,要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单靠房子是引不来人的,必须使之“活”起来,才能凸显出它们存在于今天的价值和意义。有专业人士表示,所谓“活”,不是仅仅保存好就可以,而是要让故居的文化内涵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领悟,才能算“活”,“故居想要活起来,还得把名人的生平、事迹、活动、著作与当下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效益。作为历史记忆和再现,故居有博物馆无法比拟的‘实景’优势。”
济南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文也认为,“图书馆功能、学术研讨功能、文化交流平台功能……根据各自条件,故居都能有所为。现在我们也与济南市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老舍纪念馆也作为公共基地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在馆内还配有讲解员,有需要的情况下我们也提供免费讲解。”“能够收集起这么多文献资料,把老舍故居打造成这样一个对公众免费开放参观的纪念馆太不容易了,老舍在济南的经历、在济南的创作值得咱们济南人骄傲,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合适的推广渠道,希望更多人来参观、了解老舍文化。”董先生说。 (见习记者武文佳)
【更多热点请手机下载《爱济南》客户端 山东大小事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