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粮情

17.06.2015  12:31

  一、认真履行保供稳价职责,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
  全省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7248万吨,销售粮食4493万吨,转化用粮3176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81万吨、115万吨、78万吨。枣庄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收购小麦2.4万吨。年末,全省商品粮库存606万吨,同比增加36万吨,粮食购销存均创历史新高。加大政策性粮食投放力度,接收中央政策性移库粮160万吨,拍卖政策性粮食26.5万吨。全省规模以上批发市场年成交量500万吨,成交额199亿元。与天津、山西签订长期产销合作协议,与福建、黑龙江签订省际购销协议74万吨,采购东北粳稻129万吨。认定应急加工企业371个、供应网点2840个,基本实现供应网点城乡全覆盖。完善粮油价格监测系统,全省建立监测点1000个。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强化军粮供应工作规范化管理,军粮供应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监管职责,依法管粮迈上新台阶
  深入开展粮食执法效能提升深化年活动,全省新增执法示范县10个,总数达到103个。7市、84县(市、区)建立起部门联合执法机制,107个县(市、区)建立起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圆满完成粮食清仓查库、夏粮收购、“转圈粮”等专项检查任务。全年开展监督检查5015次,检查粮食经营企业18069户次,查处纠正收购类案件511例,暂停或取消收购资格38例。加强粮食质量监管,省及16市成立事业单位粮食质检机构,12家检测机构纳入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3家纳入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体系。当年获得中央项目建设资金1180万元,四年累计2840万元。加大粮食质量监测密度,积极开展质检社会化服务,全年检测粮油样品2万多个、获取检测数据10万多个。
  三、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机制改革,行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地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济南等市加快推进市属企业退城进郊,向园区集中。枣庄、济宁等市以“一县一企、一企多点”为主要模式,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断完善。国家有关部门新核定山东省粮食储备规模﹡﹡万吨,其中,新增﹡﹡万吨。年末,地方储备粮总库存﹡﹡万吨,超额完成国家先期下达计划。地方储备油总库存﹡﹡万吨,同比增加﹡﹡吨。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全年轮换地方储备粮油100万吨,确保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认真落实简政放权改革要求,省、市粮食局对照“三定”规定,编制公布了行政权力清单。深化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推进“统一、精简、准确、管用”的统计体系建设,修订实施《山东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四、积极推进“粮安工程”建设,粮食收储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省投资1.6亿元,首批“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维修改造库区141处,仓容101万吨。山东省被列入国家“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重点支持省份,计划投资8.9亿元,其中中央及省财政投入4.3亿元,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仓容570万吨。中央财政下达与增产增储挂钩55万吨和竞争性建库50万吨计划已分解到市。落实粮食现代物流项目11个,争取中央专项建设资金2500万元,撬动企业投资5.5亿元。沿京杭大运河主要节点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作为国家首批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省,全省203家企业参与试点,是数量最多的省份。全省投资3600万元,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仓9万个,科学储粮示范户累计72万户,占全省种粮农户总数的5%,居全国前列。积极推广储粮新技术,具备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计算机粮情检测储粮新技术仓容占到总量的60%。全社会爱粮节粮氛围进一步浓厚。
  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粮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1300多家,规模、产值、利税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年科研投入9亿元,拥有中国名牌42个、中国驰名商标55个、山东名牌87个、山东著名商标119个。坚持“食粮”并举,积极发展主食工业化生产,全省规模以上馒头生产企业37家,年产馒头4.2万吨;挂面加工企业71家,年产挂面42.2万吨。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上了新台阶。落实省级财政补助资金6372万元,在东营召开全省放心粮油暨居民厨房工程建设现场会,印发加快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规范、改造、提升,政府认定的放心粮油和居民厨房服务网点分别达到2054个、1529个。全省粮食经济稳中有进,国有粮食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利润3.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连续10年盈利。认真落实财务政策,争取收购资金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126亿元,核销附营业务停息财务挂账近30亿元,减免储备企业税费9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