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植保情况(2015年第8期)

15.05.2015  16:21
植保情况

第8期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2015年5月14日

  当前,全省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近期气温波动较大,暖湿连阴雨天气较多,多种病虫危害加重,其中麦蚜、白粉病上升迅速,纹枯病危害持续加重,条锈病发生面积稍有扩大,赤霉病零星显症。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形势,各地突出抓好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大力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重点防范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病虫害发生,全力夺取夏粮丰收。

病虫发生动态

  小麦条锈病。当前,仅菏泽地区发生,发生面积约37万亩。 5月4日,菏泽成武始见病叶;5月5日-7日,东明、曹县、鄄城、定陶、牡丹区相继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截止5月12日,菏泽市6个县区共发现发病中心39个,病叶率0.01%,最高80%,严重度50-80%。其他地市未发现。

  小麦纹枯病。全省普遍发生,当前发生面积约2150万亩,比上周略有上升,平均病株率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菏泽、滨州较重,平均病株率分别为35%和30.8%,最高分别为65%和47%;枣庄、济宁、烟台、泰安、临沂、淄博次之,平均病株率分别为28.5%、24.6%、22%、21.8%、20.8%、20%,最高分别为78%、59%、48%、70%、75%、30%;威海、日照、聊城略低,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5.2%、12.6%、10.6%,最高分别为57%、18%、32%;其他地区平均病株率低于10%。

  小麦白粉病。当前全省发生面积约1634万亩,病情上升较快,平均病株率比去年同期高2倍,鲁西南、鲁南和鲁中地区发生较重。其中,济宁、淄博最重,平均病叶率分别为60%、50%,最高75%和100%。菏泽、临沂、聊城次之,平均病叶率分别为26.7%、25%、22.1%,最高分别为90%、40.2%、100%。潍坊、枣庄、烟台、滨州略轻,平均病叶率分别为12.6%、12.1%、12.0%、11.0%,最高15.3%、60%、45%、20.4%。其他地区病叶率10%以下。

  小麦叶锈病。主要在鲁西南、鲁南、鲁中局部地区发生。其中菏泽,较上周上升明显,病田率25%,病株率6-25%,病叶率2.5-10%,较近几年发生重。临沂,多个县区发现发病中心,病叶率1-5%,发生面积15-20万亩。泰安,零星发生,病叶率0.64%。

  小麦蚜虫。全省普遍发生,发生面积约4700万亩,虫口密度上升较快,虫量较高,大部分地区开始防治,部分地区防治2遍。其中,滨州虫量最高,平均百株蚜量3632头,百穗2506头。其次是潍坊、日照、泰安、济南、淄博,平均百株蚜量分别为1870头、1600头、1574头、1200头、1000头,最高分别为3520头、3100头、15000头、5000头、3000头。聊城、临沂、德州虫量略低,平均百株蚜量分别为764头、505头、400头,最高分别为8100头、10000头、600头。其他地区百株400头以下。

  麦叶蜂。进入危害末期,随着气温上升,开始入土越夏,当前主要在鲁西北、鲁中发生。其中潍坊,平均每平米3.3头。泰安,平均每平米0.8头。德州,一般每平米0.1-3头,最高5头。聊城,虫田率50%,平均每平米1.2头,最高6头。

  其他病虫害。根腐病,德州发生面积90万亩,严重地块病株率20-50%,出现死苗现象;菏泽零星发现赤霉病。吸浆虫,发生较轻,5月11日济南商河始见成虫,虫量较低。

  棉苗病。主要棉区发生普遍,以立枯病和炭疽病为主,病株率一般在3-7%左右,较常年略偏重,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滨州平均病株率7.5%,死苗率1.4%;博兴最高,病株率为12%,死苗率2%;滨城、惠民、邹平、沾化病株率分别为5.5%、5%、10%、5%,死苗率分别1.3%、0.4%、3%、0.3%。潍坊,病株率为7.6%,死苗率为1.5%。

棉苗蚜。目前,各棉区蚜量普遍低于去年和历年同期,鲁西北和鲁西南棉区局部蚜量略高。其中,菏泽定陶,5月8日百株蚜量96头。聊城阳谷,5月9日百株蚜量87头。其他各棉区百株蚜量在50头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