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海首日码头上演抢鲜大战 3.3斤舌头鱼卖580元
昨天是开海第一天,出海打鱼的渔民们带着第一船收获顺利返航,取得开门红。这也让到码头上尝鲜的市民过了把瘾,码头上跟赶集一样热闹。但记者在现场发现,第一天打上来的海鲜以小个头海鲜为主,难见大个头。不过,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条3.3斤的舌头鱼现场卖出了580元的高价。
种类不少难见大个头
昨天下午2时,记者来到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港东码头,此时码头上已经有渔船陆续返航,等待在码头买海鲜的私家车已经停满了码头。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超过100辆私家车停在这里。而岸上已经有渔民摆好了摊,准备卖海鲜。长长的摊位一直从码头的南侧排到了北侧,就像赶集一样。
记者看到,在码头的摊位上,主要摆着各种各样的鱼类、梭蟹、石夹红、虾虎、八带、比管、立虾、对虾等海货。其中鱼类有黄鱼、刀鱼、舌头鱼、红头鱼、小黄花、黑头鱼等。虽然种类不少,但想找大个头的海鲜却是件难事。记者转遍了摊位,难见大个头海鲜,不过,这些小个头海鲜也很快被抢购一空。在一摊位上,有两条个头很大的舌头鱼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条重3.3斤的舌头鱼被一名市民以580元的价格买走,还有一条两斤重的,摊主直接喊出了200一斤的价格。
为图开门红赶紧返航
“打了第一船就回来了,就是为了图个开门红。 ”渔民姜师傅告诉记者,他有一艘150马力的小渔船,只能在近海作业。“打上了一堆虾虎,13元一斤,卖得很快,但价格不高。 ”姜师傅告诉记者,这一船一共打上12只螃蟹,其中超过半斤的两只,其余的都是三四两的。 “再就是打上来一些小杂鱼,没有大鱼。”姜师傅说,这一趟出海,打上来的海货也就能卖个1000多块钱,去掉人工和油钱,几乎不赚钱。
对虾论个卖14元一只
“开海第一天,当然要买最新鲜的海鲜了。 ”一名正在买红头鱼的市民告诉记者,他买了一些对虾,14块钱一只,虽然贵了点,但图个新鲜。这名市民还买了一些虾虎、螃蟹等,总共花了600多元。
另一名市民则只买了些红头鱼,当得知这名市民住在李村时,记者跟他开起了玩笑:“你买这点够来回油钱吗?”这名市民则笑着说,主要是带孩子过来看看渔船,买什么无所谓。(记者 原野)
百人拉大网 拉上万斤鱼
黄岛区灵山湾畔拉大网活动昨启动 将持续到10月下旬
开海了,黄岛区灵山湾畔拉大网活动又开始啦。昨天中午,百余名市民跟当地渔民一起在拉大网,大伙儿忙活了1个多小时拉上1万多斤鲜鱼,每位参与拉网者分到15斤鱼。
一网拉上一万多斤鱼
昨天中午12时许,记者赶到黄岛区大泸河入海口处东侧海边看到,百余名市民分成两帮,正和渔民一起拉网捕鱼。
下午1时左右开始收网,只见螃蟹在爬,鱼儿在跳,虾虎拼命翻腾着身子。几名渔民手持专门制作的带柄的网兜,将鱼装到铲车上,然后运到岸上,最后一过秤,共拉上包括斑鲫、螃蟹、比管、小刀鱼在内的各种海鲜1万多斤,其中绝大多数是斑鲫。“这种鱼俗称赤眼,长不大,最重的也就三两左右,但味道鲜美,因为刺比较多,适合煎或炸。 ”组织拉大网的石嘴子村渔民杨勇告诉记者。
“今天的收获情况还算不错,算是个开门红,去年我们最多曾经一网拉上2万多斤鱼。 ”杨勇告诉记者,这网他们会再拉一个多月。 “等10月下旬,天气冷了,水温也低了,我们就不拉网了。 ”杨勇说。
市民参与可凭票分鱼
记者了解到,这种在海边拉鱼的网宽6米、长1000多米。 “这个网是我们3家渔民合伙买的,花了5万块钱。 ”杨勇告诉记者,他们在海边拉鱼时,很多喜欢热闹的游客都会来凑份子。 “开始拉时,我们会给每个参与拉网的游客发一张票,等拉上鱼后,再分一张票,只有持有两张票的人才能分到鱼。”杨勇说,将鱼运到岸上后称重,其中一半归渔网主人,剩下的由参与拉网的人均分。
如今,海边拉大网捕鱼已经不再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更多成为对原有渔家生活的纪念,也是黄岛区渔家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9月份开海后,在灵山湾畔依然活跃着两三帮拉网人,市民可免费体验,只需出点力气就能分到海鲜,场面非常热闹,拉上的海鲜品种多样。
若去体验注意潮汐变化
市区市民若前去体验拉大网,自驾游可在过隧道后顺滨海大道一路西行,到达黄岛西区的大泸河桥后,顺河东岸的水泥路南行200米,左转可达。若坐公交车前往,可乘坐隧道6路、7路、8路公交车在灵山卫公交枢纽下车,然后转乘302路或303路公交车在滨海新村站下车,步行500米可达。值得注意的是,每天的拉网时间有所不同,渔民为了省时省力,都是在低潮时下网,开始涨潮时拉网,若遇到大风或者下雨天气,也就不拉网了,市民若前去体验,应注意每天的潮汐和天气情况。(记者 赵玉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