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蛟龙"号将迎来"85后""90后"潜航员下潜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5日起航赴西南印度洋执行科考任务,6名“85后”潜航员学员将组成第二批潜航员并作为副驾驶随“蛟龙”号下潜,其中一名更是“90后”。
这些潜航员选拔历时半年,经过报名、初选、复选、定选及政审考察等环节,去年年底才正式选出。
潜航员学员张奕告诉记者,他们6人都是应届毕业生,今年7月份才正式毕业,其中2名为女性学员。去年年底选拔结束后,他们6人就到了“蛟龙”号研制单位中船重工学习“蛟龙”号的构造、电气、生命支持、机械等各方面知识,以便迅速对“蛟龙”号有深入专业的了解。
这6名潜航员学员年龄最大的1985年出生,最小的1990年出生。他们从今年7月开始接受为期两年的培训,并有望在2016年通过考核后成为正式潜航员。
在今年6月至8月进行的“蛟龙”号科考任务中,由于尚未完成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这6名潜航员学员没有随潜水器下潜,但在航次中全程参与了潜水器的维护保养。
出海归来后,他们6人到北京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接受了1个月的体能、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训练。“心理素质培训的收获是最大的。培训老师就是培训航天员的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心理放松、如何释放压力、如何团队协作和默契,有些是讲授,有些则通过一些游戏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张奕说。
“另外,心理老师还教我们表象记忆,因为实践操作‘蛟龙’号的机会很少,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不断熟悉‘蛟龙’号操作的流程和规范。”张奕说。
在6名潜航员学员中,赵晟娅年龄最小。“有人觉得潜航员坐着也不动,并不需要多少体力,其实,八九个小时保持一个姿势,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体力和耐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她说,在日常工作中,他们非常注意锻炼身体,做做俯卧撑或者仰卧起坐,提高和保持身体素质。在北京训练时除了对耐力和柔韧性的训练外,还有3000米至5000米的长跑。
结束北京的培训后,他们6人就前往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对“蛟龙”号进行维护保养,为即将在西南印度洋进行的科考任务作准备。
“这两个航段有机会实践操作,我们非常期待。” 张奕说,“我们看过美国‘阿尔文’号在热液区作业的视频,非常兴奋。我们渴望自己能在这种非常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参与潜水器操作,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尽快成为合格的潜航员。”
原标题【 我国"蛟龙"号将迎来"85后""90后"潜航员下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