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型城市在新疆兵团崛起

17.09.2015  20:24

  “绿洲像海洋,瓜果甜又香,赛江南不夸张,吃喝穿戴不发愁,军垦战士住高楼,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点灯不用油,花钱基本不发愁,如今生活真甜蜜……”新疆兵团军垦老战士们饶有兴趣地朗诵起自创的诗歌,赞美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六十多年前,军垦老战士们生活的石河子还只是一片戈壁荒滩,如今,它已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最佳范例”,并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从“屯垦戍边”到“建城兴边”,一座完全由新疆兵团选址、规划、建造的城市在这里拔地而起。石河子的成长代表着一批新型城市在兵团的建设发展,更是兵团人艰苦创业的见证。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成立于六十多年前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祖国最西部担负起屯垦戍边、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就在这六十多年间,兵团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铁门关、双河和克可达拉8座新兴城市。

  从成立之初,兵团就以军人的忠诚和信义,履行着不与地方争利的诺言,团场建在风之头、水之尾,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由于自然环境、人口结构、资源禀赋对团场发展的制约,不少团场发展缓慢,团场人口集聚能力下降。此外,因为原有的特殊体制,兵团不仅要向所在地政府纳税,还要承担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地方相比,发展明显落后了。

  2004年1月,阿拉尔市挂牌成立了,与兵团第一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这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师市合一”作为兵团人的独创,其内涵就是在兵团管理区域内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实行一个党委领导,领导班子分设,各职能部门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分别在兵团管理区域和市行政区划内行使政府职能。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支持兵团在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垦区再建几个县级市,构建完善的兵团城市体系。目前,按照“师市合一”模式,兵团已建起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六师五家渠市、八师石河子市等8座城市。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大沙漠边缘以及数千公里国境沿线,驻守着200多万兵团儿女。如今,国家支持兵团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不断落实,遍布天山南北的垦区面貌发生着新的变化,一批现代化镇陆续建起,职工群众住进楼房,用上天然气,有了集中供暖,过上了“做梦一样的新生活”。

  居住在东江花苑小区的谢道生老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来到小区所在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草湖镇。在这里工作期间,他结识了现在的老伴,今年刚好是两人结婚六十年。在他的记忆中,兵团团场房屋的变化就是一部兵团六十多年变化史。“刚结婚的时候住的是土块房,后来搬到地窝子,再后来搬到平房,如今住上新楼房了。”谢道生老人笑着说。

  一座城镇,就是一个现代文明集聚地、一个稳定戍边的堡垒。兵团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思路,加快构建以城市为中心、以重点小城镇为依托、与地方城镇互为补充、富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截至目前,兵团管理的城市达到8个,建制镇达6个,城镇化水平达64%,“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团场城镇——一般团场——中心连队居住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城市的崛起对于兵团人来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是对其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草湖镇的熊英每次到内地沿海城市出差,都会有人向她咨询有关兵团的事情,而每次被问到41团(草湖镇的前身)在地图上什么地方时,熊英都无言以对。“现在起码能在地图上找到草湖镇,这是对我们兵团人存在价值的认同啊!”熊英激动地说道,“你看!不就在喀什市附近嘛!”

  如今,在天山南北,兵团城镇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小城镇,成为新疆维稳戍边的坚强堡垒和“建城兴边”的主力军。

  原标题【 一批新型城市在新疆兵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