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推动济莱走向同城 有望开启"双城生活模式"
高速公路:起点位于济南市港沟南,终点位于莱芜市东北的西峪村。全长75.5公里。
济莱同城,交通先行。济莱快客实现公交化运营,路网和城际铁路规划紧密对接,客流物流运转不断提速,交通正在推动济南、莱芜两市同城化发展;与此同时,济莱同城也对交通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
从两天一趟到一天两趟
“‘双城生活’就像用刀叉吃饭,有人嫌麻烦,有人觉得好使。我觉得在莱芜买个房子、在济南高新区上班,或者住在济南、工作在莱芜,都行。”在济南一家企业驻莱芜办事处工作的张军说。
张军已在这两座城市间往返了20年。
张军是莱芜人,1989年参加工作就在济南、莱芜两地跑业务。“那时候到济南跑业务还好说,颠簸将近5个小时,去一次待上十天半个月再回来,也不觉得十分辛苦。”张军说,“那个时候最痛苦的就是给客户送货,当时根本没有高速公路,我们开着大斗的货车过口镇、翻老虎岭、过黄前水库进济南,全是盘山公路,并且是没有沥青硬化的土路,货车的减震还不好,晕车是家常便饭。”
张军说,那时他们一般早上7点半就从莱芜出发,下午1点半左右才能到济南,为了争取时间,连中午饭的时间都要省下来赶路。“也就仗着那时候年轻,要是放现在可受不了这样的罪。”
上世纪90年代末,莱芜打通了莱明路,从莱芜可以直接到章丘。同时,济南也向东延长了经十东路。这样一来,从莱芜到济南的时间一下子就缩短了一半多,大大提高了济莱之间的往返效率。
“‘一天能打仨来回了’,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现在我都能想起来第一次经章丘到济南时说的这句话。”张军难掩激动,那时送货多少直接关系到收入和岗位评定,没有这条快速路的时候送一趟货要搭进去两天,为了省钱只住一晚上10块钱的小旅馆,第二天一早往莱芜返,要想再送货就只能等第三天了。有了这条路,不但能当天往返省下住宿的费用,一天来回跑两趟毫不费力,要是拼一点,三趟也没问题。张军目前已经是办事处负责人,他在给员工开会时还经常用自己的例子激励员工。
“现在更不用说了,济莱高速太方便,45分钟稳稳到济南,这跟从港沟至济南市区的时间都差不多了。”张军说。
快速的公路建设一次次拉近了济南莱芜两地的距离,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前不久,张军在济南的同学邀请他到济南做客,张军表示自己要当这个东道主,聚会地点就定在雪野湖风景区,济南的同学欣然接受。“要是搁在以前,别说我做东了,就是聚会都不一定能聚起来。现在,这莱芜可不就是济南的‘后花园’。”张军说。
“三条大道”通济莱
济莱间的道路主要有济莱高速、244省道等。济莱高速是一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也是我省第一条生态环保高速公路。此前,这段高标准的高速公路限速标准较低,为100公里/小时,其中隧道限速80公里/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经多方协调,济莱高速的最高限速已提高到110公里/小时,其中隧道限速90公里/小时,通行效率大为提高。
济莱高速港沟至济南主城区段的交通又比较拥挤,成为两地交通的制约因素。济南市二环南路东延项目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二环南路东延项目顺接正在建设的二环南路高架桥,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东北侧设置匝道,在扳倒井村建设互通立交,往东与济青高速南线港沟出口连接起来,全长约11.89公里。
济南二环南路东延项目建成后,莱芜市民驾车到济南,从高速公路港沟收费站下来后,就不一定非得挤经十路了,从收费站到主城区最短仅需10多分钟的时间。
莱芜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莱芜地域空间较小,聚集资源的能力不强,必须顺应区域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的趋势,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宽发展空间,构 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莱芜市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济莱间的交通路网规划建设上,将实现“三条大道”通济莱。随着济南二环南路东延工程的实施,从港沟到济南主城区将可通过高架路直达,架起济莱间的“高速大道”;将244省道莱芜段西延并升级为二级路,整合济南南部山区和莱芜市北部山区旅游资源,建设贯穿济南南部与莱芜市北部的“旅游大道”;高标准改造莱明路,重点提升济南境内章丘段建设标准,建设连通济南、莱芜的“物流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