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司法局全力织就“人人有份”的公共法律服务网
今年以来,枣庄市市中区司法局坚持立足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以规范化建设、高效化运转为目标,加快推进保障有力、管理规范、运行高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力织就“人人有份”的公共法律服务网。
构建无缝式衔接模式,织密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网。进一步完善区、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三级实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开展。去年3月,该区优选74名法律顾问与全区161个村(社区)无缝对接,把“律师楼”搬到了群众家门口。一年来法律顾问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村及村民审核、签订相关拆迁补偿、土地置换等合同协议,协助化解复杂疑难纠纷,促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通过法制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引导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今年以来,依托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解答群众咨询5100余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事项677件,其中调解纠纷240余起;代理各类诉讼案件156件;办理公证事项112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1件。
构建菜单化服务项目,围绕城乡居民需求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坚持从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中把握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将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重点,让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单位享受便捷的法律服务。主要面向弱势群体、小微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推进由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提供的公益性法律顾问、咨询、辩护、代理、公证等服务业务。今年以来,重点梳理了涉及劳动就业、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禁毒防艾、寄递物流、防范诈骗、扶贫攻坚等7个方面群众关注的法律热点和350余项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构建科学化考评标准,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全程化监管。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失信惩戒机制,强化全程化质量监管。一是加强对“人”的考评,重点是对公共法律服务队伍进行标准化衡量,提升服务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对“事”的考评,重点是对公共法律服务案件(事项)进行标准化衡量,确保服务的社会效果。三是加强对“物”的考评,重点是对公共法律服务设施进行标准化衡量,扩大公共法律服务的受众面和影响力。3月上旬,开展了首次全区法律顾问年度工作考核评估工作,组织全区11个司法所通过逐村(社区)走访的形式,结合村(社区)干部的服务成效评价,对74名法律顾问进行综合打分评定,有力促进了法律顾问履职尽责。
构建常态化保障机制,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以政府资金主导、社会投入协同、公益捐赠辅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公益性法律服务补偿机制,对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表彰奖励。注重宣传引导,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目前,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补助经费为每年3000元。今年2月,曙光帮教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了“曙光之家·情暖特群”和“大爱枣庄·筑网护童”两个项目,获政府扶持金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