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外国人才工作彰显全新人才观
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习近平说,中国有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人民感谢为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们,让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们十分感动。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外国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两次与外国专家代表座谈,并强调指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为做好外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最高领导人在海外会见援华专家,进一步彰显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崭新人才观——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说,“这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眼光,也反映了大国崛起的文明自信。”
放眼全球选英才
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外国专家功不可没。我国工业、农业、教育等各领域引进大批优秀外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引进外国人才涉及各行各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邦之兴,由得人。中华民族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以唐代为例,当时与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各国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都城长安。人才交流促进了唐朝的强大,也推动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
如今,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积极利用一切人类文明成果。2011年起,国家启动实施面向非华裔外国专家的“外专千人计划”,致力于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国际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目前已有来自近30个国家的300多位非华裔国际一流专家入选。
张建国指出,引进外国智力是一项站在巨人肩膀上攀登的事业,对各国发展都十分重要。2007年度国家“友谊奖”获得者、德国专家玛吉德·萨米是世界级神经外科专家,他与我国神经外科专家合作,使我国神经外科的研究与诊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要把眼光放到全球70亿人中去。”张建国表示,随着我国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更加呼唤人才、渴求人才,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人才观的更高眼界与更宽胸怀。
合作共赢谋发展
十八大以来,引进外国人才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代。2012年12月,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场外事活动,就是在北京会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2014年5月22日,他又在上海主持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并指出,中国将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中国政府对外国人才的重视和礼遇,让外国专家看到了来中国发展的重大利好,引燃了他们来华创业的热情。美国康奈尔大学前任校长杰弗里·雷蒙、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库茨米切夫·维克多……一大批国际一流专家,陆续来到中国工作。
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外国专家找到了自己创新创业的合适舞台。他们在华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都深深感到:“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
“我们在帮助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墨西哥计算机人机交互专家胡伊特伦表示,“中国是充满机遇的‘新大陆’,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将改变世界。”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沙德洛夫·维克托维奇对此深有同感。“北航不仅有很好的平台,还有非常优秀的科学团队,让我得以把自己的创新想法付诸现实。”他说,“对外国专家来说,中国越来越有吸引力。”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都对科学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慷慨的支持,中国正在成为一块全球高端人才向往的创新之地。”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说,“‘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表明中国的人才观更加开放、科学,不仅积极主动参与世界人才竞争,更能笑迎全球化‘人才红利’。”
人才交流促和平
在5月8日的会见中,习近平主席说,俄罗斯专家们是中俄两国和平的使者,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希望我们共同传承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共同开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华工作的各国专家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谈话表明,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人才眼光与大国态度参与全球化人才竞争。“我已经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土耳其担保银行股份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诺杨·罗拿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0多年。他用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我很愿意把自己见证并参与的‘中国奇迹’告诉外国亲友与同行,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人才蔚,国运兴。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开放和文明程度。“广纳天下英才,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激发、释放自身‘人才红利’,也将坦然迎接全球化带来的‘人才红利’。”张建国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正是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中国崛起绝不会以损害别国利益为代价。
“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专家,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是中外交流合作的民间大使。”张建国强调,“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纳天下英才的人才观必将改写中国未来,而吸引更多外国人才来中国创新创业,无疑又将赢得更多友好使者主动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中国梦带给世界的,将是机遇、和平与进步。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相关链接
随着引进国外智力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国专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统计显示,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的专家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每年不足万人,到2013年达到61万人。“十二五”时期,我国引进外国专家总量将达197.4万人次,其中引进外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将达45.4万人次。我国还将继续实施“外专千人计划”,10年左右引进500~1000名高层次外国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