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水县致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掠影
水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沂水县围绕“九五体系、山区水城”的定位,努力打造“山水灵秀、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全县上下统筹利用水资源,积极做好水文章,扎实推进山区水城建设,努力创造人水和谐典范,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示范。
提升水生态文明品位
沂水因沂河过境而得名,沂河贯穿全县50.5公里,城区段12.5公里,是一条兼具城市供水补水、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功能于一体的河道,被誉为沂水人民的“母亲河”。
近年来,该县按照防洪标准对沂河进行清淤疏浚,全方位进行综合治理,先后建成1.2万平方米的沂河湿地广场1处、1万平方米的景区游步道1处、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1处,各类景观灯饰1200盏,栽植各类乔木5万余株、花灌木20万余棵,各类花草15万余平方米,使环境亮化、景观绿化、水工建筑物有机结合,形成了良好的景观系统。通过河道整治、两岸绿化、截污治污、夜景亮化等一系列措施,勾画出了一幅“秀水绕城城如画,一步一景景醉人”的优美画卷。“拖蓝曳练漾微波,百合泉来渐满河”的“沂水拖蓝”美景重新再现。
在提及水生态文明建设时,该县水利局局长曹传海信心满怀地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先行。我们将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生态文明品位。。”
全力打造水利风景区
初夏,拥有“中国最美乡村”和“国家级生态镇”之称的泉庄镇,青山绿荫环绕,泉水波光潋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1至5月份,该镇共接待游客3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70万元。
进入泉庄镇,映入游客眼帘的是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金叶榆,艳丽的黄色映衬着漫山遍野的绿,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再往前走,马连河省级水利风景区展现在游人面前,有了江南水乡的味道。“一进泉庄,就给我不一样的感觉,这里山清水秀,花枝招展,空气清新,真是来对了地方。”自驾游的青岛张女士看着这水水相接、坝坝相连、瀑布成串、流水潺潺的水利风景区说。
马连河水利风景区在设计上打破传统拦水坝灰暗、呆板的外观模式,将防洪、景观、生态效果融于一体,先后完成投资600多万元,新建17座风格独特的景观拦水坝,实施河道护坡5公里,分别打造水上公园和核桃主题观光公园各1处。随着项目的建成,马连河水利风景区成了广大群众、游客日常游玩的绿色景观长廊。
目前,该县已发展省级水利风景区4处,沂河水利枢纽风景区也正在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治水释放“清水红利”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面对这一重大课题,该县依法管水,综合治水,逐步释放“清水红利”,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在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找平衡,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该县院东头镇以峙密河为中心轴线,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风情岛1处,新建拦水坝19座,防渗墙4500米,拦建水面85万平方米,增加蓄水88万立方米,建成了串点成线的风情绿廊、组线成面的山水画卷,“沂蒙风情小镇”魅力尽显。
绿水相伴、青山环绕也让该镇的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清水红利”效益逐步显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该镇桃棵子村游人如织。“咱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游客乐意来。别看我这个农家乐不大,一年挣个七八万元没问题。”经营“红嫂人家”的张在召乐呵呵地说。
像张在召一样,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在该镇越来越多,村美民富成为该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据了解,该镇直接从事旅游人员2000余人,间接从事旅游人员1万余人,财政收入是2002年发展旅游起步之年的17倍,人均纯收入为4.5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秀水青山催生了民宿经济、观光经济、采摘经济,也让沂水人的钱包越来越鼓。
刘兆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