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首个“海绵小区”千佛山南路11号院 可吸收85%降水

29.04.2016  03:43

小区的人行道是用透水花砖铺设而成,能够让其表面的水迅速下渗

   中国山东网4月28日讯 (记者 董理)  近年来,济南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一环,不仅铺设了海绵道路、修葺了海绵园林,还将普通居民小区也升级成海绵小区,承担起了为城市蓄水的重任。近日,记者探访济南首个改造完成的海绵小区——千佛山南路11号院,发现其中的停车场、人行道和绿化带都具有神奇海绵功效,能够迅速地吸收地表水,并将地表水存续在地下水池中,以便需要时使用。

  地下暗藏玄机 小区宛若巨型吸水海绵可收85%降水

  走进绿树成荫的千佛山南路11号院,如果不仔细看,你会觉得这里与普通小区并无二致,然而,若是细细观察,便会发现这里暗藏玄机。

  小区的人行道是用一种红色的、看上去很像塑胶跑道材质的砖铺设而成,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特殊材质的砖是透水花砖,能够让其表面的水迅速下渗。工作人员将一小桶洒在透水花砖上,记者看到,仅几秒钟的功夫,水便迅速地渗到砖下,只余下一片浅浅的水印。

  除了人行道,小区里的绿化带也“不简单”。这里的绿化带是下沉式绿化带,总共占地5226平方米,在夏天可以存续约1125立方米的雨水,相当于约40户家庭一年的用水量。

  此外,小区停车场也是一块巨型吸水“海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716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续存回用区,表面铺装了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沥青,可以吸收400立方米的水。停车场“大海绵”的地下,通过管网与千佛山南路的市政雨水管道对接,在雨水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管道吸收千佛山南路的雨水。

  记者了解到,千佛山南路11号院总占地面积46256平方米,通过“海绵化”改造,目标年净流总量空置率为85%。“这也就意味着,小区里85%的降水将被吸收、存续起来,继而回收、利用。”工作人员说。

  渗、滞、蓄、净、用、排 雨水高效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千佛山南路11号院改造工程自2015年9月开始施工,2015年11月基本完成成,改造后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22种工程技术措施,实现了雨水的综合利用。

  工作人员解释,“渗”是指11号院内所有的海绵化设施均可往地下渗水;“滞”则是指先将雨水滞留,再慢慢向四周泥土渗透、回补地下水。“比如说我们的植草沟,它是一个有植被覆盖的地表沟渠,从地面看是向下凹陷的。在植草沟下面,有种植土和碎石,碎石中包裹着雨水模块,用来滞留雨水。”工作人员说。

  此外,11号院地下设置了很多蓄水井和清水井,小区内雨水可通过雨水口、渗排管等设施进入蓄水井。雨水在进入清水井前,会先经过排泥井、沉砂装置等过滤消毒。清水井中存续的水可以通过水泵抽取,用于绿花浇水、道路洒水等工作。

作者:董理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温伟伟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