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交易的3大趋势
猪贩永远是一个争议的话题,猪贩子更是一个神秘的职业,所谓猪贩子,就是那些专职从事商品猪收购的收猪人。生猪销售产业链上包括:收猪人、经纪人、屠宰场采购经理,甚至还有饲料经销商、 兽药 经销商和养猪合作社负责人兼职从事这些工作。我习惯称他们为猪中介,更接地气,而非贬义。
生猪销售模式的变迁:
1、农户对屠夫模式:在家家户户养猪时代,生猪交易更多是一对一模式,农户每次出栏几头猪,一般是直接卖给屠夫)屠夫有专门的运猪车,
也有专业的杀猪工具,按法律规定拉倒指定的屠宰厂进行屠宰,然后在固定的肉摊或者农贸市场销售猪肉。随着农村人口减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对屠宰行业的监管更加健全,这种模式正在逐渐消失,消费者更认品牌,也更喜欢到超市购买猪肉。
2、生猪交易市场模式:生猪交易市场是在固定的地方集中开展生猪现场交易,交易完毕后再运输到不同地区屠宰场进行屠宰销售。生猪交易市场目前主要承担生猪跨区域调运工作,在生猪调出大县集中收购,然后运输到大城市,也或者是在城市中,职业猪贩从外地贩运来的猪,在这里集体零售给各大超市和肉贩。
3、屠宰场直接对接养猪场模式:随着规模化猪场越来越多,屠宰场有机会直接对接养猪场,规模化猪场,相对来说,可以保证生猪品质稳定(主要是品种稳定,饲养方式一致),有计划的供应,还有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猪肉品质。
4、跨区域生猪调运模式:这种模式在近几年里逐渐发展起来,职业收猪人,利用不同地区猪价差异,在自己熟悉的地区收猪后,运输到大城市屠宰场进行销售,跨区域生猪调运,需要一定的现金流,往往需要培养一定的经纪人下线,负责寻找猪源。
5、合同猪模式:屠宰企业为实现稳定的猪源供应,更倾向于合同猪模式,合同猪模式在抵御市场波动风险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合同猪模式,也是生猪期货诞生的前提。
生猪交易目前的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1、区域垄断:收猪在很多地区是一个垄断的职业,这也是猪贩子可以实施压价的一个原因,区域垄断一方面是指:本地区有固定的1个或多个猪贩从事生猪收购生意,外来猪贩子很难进入。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实施定点屠宰政策,
屠宰厂数量下降,只剩下少数屠宰场,养猪场只能把猪定向卖给他们,表面上是市场自由交易,但是交易双方是比较固定的,这也是猪价话语权不掌握养殖户手里的原因。
2、信息不对称:虽然互联网很发达了,但是猪价信息还是很不对称。很多地区还是屠宰场定价,经过猪贩子、经纪人传播到养猪场老板那里。猪价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目前收猪行业仍是一个暴利行业的原因之一。
3、资本化运作:当然, 从事生猪跨区域调运并非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本金,
生猪交易更多是现金交易,需要组建专业的团队,甚至需要一定的人脉,这是村里经纪人和原来的屠夫很难转型成为职业收猪人的一个主要原因。
生猪交易模式的变化,更多是养猪业的模式变化,主要是由于这几个方面变化引起的:
1、养殖规模变化:从家家户户养殖到规模化养猪时代,养殖规模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养猪场直接对接屠宰场,另一方面有利于生猪跨区域调运。在某个猪场集中收购一车猪, 疫情 传染减少,收猪的工作量减少,减少了对猪的应激和时间差,交通的便利也方便生猪的跨区域交易。
2、区域禁养政策:在发达地区,实施禁养政策后,猪肉消费主要依赖周边县市和外省供给,加上目前冷鲜猪肉流通不发达,生猪跨区域流通更加繁荣起来。养猪区域化在未来几年会更加明显,今年张家口地区生猪产业快速崛起,未来将成为北京、天津地区猪肉消费的主要供应来源。
3、区域成本优势:除此之外,养殖成本结构不同,
促进了生猪养殖的区域化发展,近几年,东北养猪业快速繁荣起来,由于东北地区在土地、饲料成本和人力的成本优势,东北地区猪价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的价格差异,从而加速了生猪调运。目前,北京地区的猪源主要来自东北地区。
生猪交易的3大趋势:
1、跨区域:前文已经多次分析,跨区域生猪交易正在成为主流模式,并且这种模式会继续快速发展,南北方养猪成本差异,也在起很大的推动作用。最近几天, 河南、河北生猪大量外调到南方,这对南方猪价产生了很大冲击。
2、网上交易:当然,跨区域生猪交易,最大的困扰是地区带来的信息障碍和效率阻碍,网上生猪交易将会出现,提前发布生猪收购和出售信息,对寻找猪源和生猪调运很有帮助。
3、期货交易:随着合同猪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规模化比例进一步提升,生猪产品标准化也将成为可能,届时生猪期货可能产生。合同猪模式解决了养猪场应对猪价市场波动,屠宰企业猪源不稳定的2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