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3年前的生死约定 一场跨越3600里的追寻

28.04.2015  14:13

  “我来看你了!我的好战友,我的好哥哥!我60年的心愿终于完成了!”2015年4月27日下午,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第一陈列室,8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李继德抱着战友黄继光的半身铜像,声音沙哑,泪水滂沱。在旁人的宽慰下,李继德止住哽咽,细细抚摸铜像的脸颊,下一个瞬间,几乎站立不稳的老人忽然抬起手臂,将手掌快速举到一侧耳际。一个敬礼之后,泪水再次汹涌而出,顺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颊流淌……

 见证:“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4月18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农村大众报记者在山东高青县采访到了抗美援朝老兵李继德,这位曾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至今身上仍留有6个弹孔的80岁志愿军老战士斩钉截铁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跟随着李继德的讲述,时间回到1952年10月19日。   那天晚上,上甘岭战役,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十五军45师135团2营6连1班”,李继德仍然清楚地记得部队番号,记得自己和黄继光同是6连1班的亲密战友,记得黄继光牺牲的那场战斗的点点滴滴。敌人在山顶上修筑了地堡,疯狂喷吐火舌的机关枪压制着我军部队无法前进。为了给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上级命令,不惜一切代价,2营一定要在天亮前夺取597.9高地。   然而,敌人地堡中的火力实在太猛,反击部队的进攻死死卡在了这里。“我们的人上去一拨牺牲一拨,大家眼泪都急出来了。”天就快亮了,李继德说,“这时候,我看见黄继光向首长请战,说‘我去!’”黄继光和另2名战士向前冲了几十米,叫吴三羊的战士就倒下了,黄继光也受了伤。李继德说,黄继光受伤倒地后还在挣扎着前进,但营部里的人已经开始想别的办法。   照明弹和炮火将整个阵地照得亮如白昼,留在阵地上的李继德距离此时的黄继光只有100多米。“就在这时,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立起来,一下堵到了枪眼子上。”李继德站起身来向前弯着腰,模仿着黄继光的动作,情绪十分激动,仿佛又回到了那惨烈的一刻。“一下子,我就看见他(黄继光)身上全都红了,都是血啊。”老人用沙哑的声音叫着,表情痛苦,再也形容不下去。   传承:黄继光家15人参军,侄儿立志传承“三爸”黄继光精神   黄继光的英勇牺牲让身为亲密战友的李继德痛苦不已,就在此后两天,李继德也身负重伤回国。在这之后的6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不知道的是,黄继光牺牲后,黄母又将小儿子黄继恕送到了朝鲜战场上为国效力。   “大概是从三爸开始,我们家里就有了送孩子参军入伍的传统。”今年43岁的黄拥军是黄继光的侄儿、黄继恕的儿子,也是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他告诉大众网记者,1958年,父亲黄继恕所在的部队最后一批离开朝鲜。回国前,父亲曾到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祭奠:“哥哥,我明天就要回祖国了,一切有我照顾,你安息吧!”黄拥军说,父亲在世时每每跟自己谈起这些,情绪都十分激动。黄继光牺牲后,其弟弟、侄子侄女等先后参军入伍,“加上我姐姐那个正在当兵的女儿,从三爸算起,我们家里至今已经有过15个人参军了。”黄拥军掰着手指说。   约定:“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去信,如果你死了,我就去找你家”   除了亲眼见证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已年逾80的李继德还有一桩心愿未了:替黄继光送信。   李继德说,从参军上战场到黄继光牺牲的一年左右时间里,自己与黄继光只有20天不在一起,其他时候都同吃同睡,亲如兄弟。他回忆,当时条件艰苦,战士们冒着零下39度的严寒,每人只有一床被子一件大衣,常常冻得睡不着觉,黄继光出了个主意:“小李子,咱把一床被子铺在下面,另一床盖着,上面还能盖上咱俩的大衣,俩人一起睡暖和。”从那天起,两人就睡一个被窝取暖。食物供给困难,战士们常常吃炒面、喝凉水充饥,即便如此,黄继光还是经常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李继德。“你年龄小,个子又高,我得先让你吃饱了呀。”想起黄继光的对自己的照顾,李继德的双眼湿润了。   “有一天晚上在6连放电影,我跟黄继光看完电影回去的路上,讨论电影里英勇牺牲的战士,他当时就说‘我也能办’。”李继德说,就在那一次,两人之间立下了一个约定。“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去信,如果你死了,我就去找你家。”李继德这样描述当时黄继光说的话,战场上的一句话,成了他大半辈子的心愿与追寻。   黄继光牺牲后,负伤回家的李继德给黄继光的家乡四川省中江县去过几封信,但都石沉大海。他又先后给国防部、黄继光生前部队去信,希望寻找战友的家人,却始终没有结果。在通讯闭塞的小村庄里,身为农民的李继德渐渐失去了与黄继光相关的消息,却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他家人的希望。“趁我还能动,我还是想跟黄继光的家属联系上。我答应黄继光送信的事,还是要办到。”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