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构建科学规范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01.12.2015  13:27

 

  财政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立足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积极构建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导向清晰、讲求绩效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引导中央高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内涵式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根据《通知》,“改革完善”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基本支出体系。在现行生均定额体系基础上,逐步建立每所中央高校本科生均拨款总额2—3年内相对稳定机制,2—3年后根据招生规模、办学成本等重新核定,并根据中央财力状况等情况适时调整拨款标准,引导中央高校合理调整招生规模和学科专业结构。同时,逐步完善研究生生均拨款制度,继续对西部地区中央高校和小规模特色中央高校等给予适当倾斜,并将学生资助经费由项目支出转列基本支出。   另一方面,重构项目支出体系。调整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的项目,归并功能相近的项目,保留运行较好的项目。对原13个项目优化整合后,新的项目支出体系包括6个项目:一是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支持中央高校及附属中小学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二是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对中央高校自主选题科研活动进行稳定支持。四是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引导中央高校争创一流和特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创新能力。五是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引导和激励中央高校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六是中央高校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引导中央高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同时,改进分配管理方式,主要采取按照因素、标准、政策分配资金的方法。   据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通知》基础上,财政部、教育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文件和具体办法,形成“1+6”的制度体系,平稳有序推进改革。同时,还要统筹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多元筹资机制、协同推进地方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是财政支持方式的重大变革,是通过改革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的有力措施,是引导中央高校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制度设计,预计将发挥以下作用:一是面向所有中央高校设置项目,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比较鲜明,可以更好调动各类中央高校的积极性,激发中央高校竞争活力。二是内涵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资金分配的绩效导向比较清晰,办得大不如办得好办得特,有利于抑制盲目扩张规模和同质化发展,引导中央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三是项目数量大幅度减少,且主要按照因素、标准、政策等分配资金,便于中央高校统筹安排,钱更加好用,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中央高校办学自主权。四是制度设计瞻前顾后,既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已确定的有关重大决策部署,也为今后预留了“接口”,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容纳能力,可形成对中央高校的持续支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