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投资超30亿 威海引进民间资本补短板显成效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综合管廊实施计划图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综合管廊中宽可行车
水母网9月22日讯 (记者张靖雯)如果城市管线出现故障,不用开挖路面,人员能钻进地下沟维修,宽大的管廊内,人和车辆能随意进出安装和检修……这种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威海让人耳目一新。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最头疼的事莫过于“马路拉链”。路面被挖开、交通拥堵、泥沙遍地……在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人们将与“马路拉链”彻底说“再见”。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铺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威海市地下综合管廊三年试点项目建设期为2016—2017年,2018年开始运营,试点项目共11个路段、34.33公里,总投资31.59亿元,入廊管线包括电力、给水、污水、雨水、通讯、热力、燃气、再生水等8类,全部由PPP项目公司负责实施。目前,威海市2016年实施项目初步设计已全部批复,管廊开工建设16公里,开工率接近一半。
据东部滨海新城股份有限公司廊道分公司杨胜宽经理介绍,东部滨海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宽9.8 米,高3.8 米,是威海市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地下管廊几个人并排走在管廊里也非常宽敞,通道两侧的墙壁上 用来安装架设、通讯、供热、电力和燃气等管线。相关人员介绍说,这种管廊有两大好处,一个是避免道路重复开挖,降低路面翻修和工程费用,降低“拉链马路”的影响。二是使地下变得更加有序,延长各类管线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损耗。
20亿民间资本参与,高效快速推进建设
由于地下管廊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在政府资金投入紧张的情况下,威海市开始尝试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提高管廊的建设速度。
今明两年,威海要建设11个地下综合管廊, 总长34公里。根据测算,每公里的造价约为8000万元,仅滨海新城管廊项目投资超过31亿元。如此大的投资,仅靠财政显然心有余力不足。2016-2018三年试点期间,每年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亿元,若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达到一定比例、绩效评价结果好,还可获得补助金额20%即1.8亿元奖励,共计10.8亿元。2016年初,《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里程、有偿使用制度、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问题,为威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威海市试水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政府占股46.9%,社会资本占比53.1%。通过PPP模式,威海地下管廊项目已经引入社会资本20亿元。有了社会资本的参与,管廊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东部滨海新城金鸡路综合管廊200米示范段已安装好,共计完成地下综合管廊超过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