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看待招聘“神提问”当有换位角度

02.03.2015  18:03

    近日,智成人才江北市场举办了重庆应往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面对招聘方的“神提问”,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被问得愣了神。在一家化妆品公司招聘展台前,面对“你妈妈用什么牌子的护肤品”,很多面试者犯了难。

    不看简历,却先问家庭信息,所提问题也超出了常规的准备范畴,这让应聘者感到不解。对于各种“神提问”,很多人难免会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对用人单位给予道德上的评价,并贴上“权利弱化”的标签,甚至联想到人口红利之下,劳动力供大于求等因素,以此作为对“用工荒”更直白的解读。   一直以来,重学历、重文凭成了“用人风向标”,这种导向的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导致学历注水,文凭贬值;另一方面高分低能的求职者,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压力。目前,用人和招人出现了极大的结构性矛盾,许多用人单位感叹难以招到满意的人员,有些应届大学生招来后既无以适应岗位需要,又因为不安于现状而频繁跳槽。更重要的是,一些求职者的能力与文凭和学历并不匹配;而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又感叹工作不好找,一些企业提出的条件太苛刻,进入的门槛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会更谨慎而理性,并通过更仔细的面试而对求职者进行深入的了解。当然,这种了解也是一种全面的沟通过程,从而达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层次。比如很多销售企业,除了要求求职者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能够吃苦耐劳外,还得忍受长期出差的煎熬,若是费力招来一个不喜欢出差的人,结果投入成本重点打造之后,却因为求职者畏难而放弃,就会成为难以挽回的损失。同样的道理,若是一个化妆品公司招人,结果求职者连亲人所用的化妆品都不了解,既说明其没有精心准备,态度难以令人满意;又证明其对亲人的关心过少,不善于观察和留心周边的事物。这种欠缺对个人来说或许无关大碍,但对用人单位却不可或缺。   招聘是门学问。大学生求职遇“神提问”,恰好说明用人招聘更为专业,也更加理智,并由此释放出积极的用人导向。由此不难看出,用人单位更注重于考察的针对性,以力求达到人尽其才的层次,并由此带来用人方式和选择原则的改变。看待招聘“神提问”当有换位角度。需求更有质量和水平,对供给层面也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要求各人才培养机构要做好与市场的对接,达到供需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则要求求职者,应认真研究和分析市场,以更加负责的态度,精心准备去应对各种挑战,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才能占据主动、获得先机。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