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一带”内农村“转型”静悄悄 趟出发展新路子

14.11.2014  11:12

  先建样本,再引导村民效仿

  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负责人王传喜对农业公园很自豪,带着30多名记者在各园区间穿梭,并用飞快的语速介绍着园区“秘密”。相比较农业旅游,王传喜更喜欢介绍园区的高科技。

  农业公园运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大棚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值。如发生异常,农技师可通过无线传感器对温室环境进行调节,一个人可以管理6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园区还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35%至50%,节肥30%至40%。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需要示范效应。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将现代农业的样本放在了村民的“家门口”。农业公园成立了管理公司,还采用承包租赁方式,引入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并在员工招聘上优先录用被流转土地的村民,让更多村民从更深层次上接触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各市都在寻找突破口。记者了解,“一圈一带”涉及的市,农业比重较大,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先建立农业生态发展的样本,再引导村民效仿,成为一条途经。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方面,我省向“一圈一带”现代农业倾斜。据了解,我省安排9.11亿元落实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良种补贴,提高西部地区农机购置补贴1个百分点。此外,我省将西部隆起带60个县区中的53个纳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范围,占全省总数52%。

  螃蟹“农家乐”,年收入6万元

  凭借一部《闯关东》,章丘朱家峪村出了名。目前,已有3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朱家峪村“转型”影视基地,底气来自村里6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较完整地保存着古桥、古道、古祠等。

  挖掘历史资源,朱家峪村正在大做“乡旅”文章,实现农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章丘朱家峪的热度在增加,多家金融机构计划融资参与朱家峪景区的开发。”章丘市市委书记江林说,章丘计划用3年时间将朱家峪景区打造成为集怀旧体验、影视拍摄、书画写生、知青文化、古村落文化研究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齐鲁原生态山地古村落。

  祖祖辈辈以种田打鱼为生的淄博蓑衣樊村,近年来流转了1500亩土地,种植生态水稻,还养起螃蟹;利用村里4000亩湿地发展起农家乐。一农家乐户主樊建民告诉记者,国庆七天,他就挣了1.2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获得的补偿和妻子打工的收入,家里一年收入就达6万元左右。而之前,樊建民10亩地年收入仅有1万多元。

  按照规划,“一圈一带”农村正在挖掘自身潜力,在种地打鱼之外,踏出另一条生态发展之路。据记者了解,我省今年安排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4亿元,促进乡村旅游开发和服务质量提升。此外,对区域战略专项资金切块部分划定20%占比线,安排4.35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村庄变社区,可打工可种田

  “一圈一带”区域版图上,也有一些村落实现了向新型社区的“转型升级”。

  德州开发区袁桥镇袁桥村“变身”袁桥社区,京沪高铁德州东站是个节点。袁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宿士利说,袁桥镇地处高铁新区中心地带,京沪高铁建立时,袁桥村成为首个改造的村子。2010年10月底,袁桥社区一期安置楼25栋建设完工,原袁桥村的村民整体迁入了新社区。二期工程完工后,袁桥镇又将有9个村要搬进来。

  老农上了楼,村民变市民,并不算完成了任务。能找到工作,有稳定收入,村民才能安心。袁桥镇实行村民居住社区与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引导村民在非农领域就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袁桥镇有企业40余家,年轻人可在德州城区打工,也可回到镇上工作。此外,村里还有田地,年龄大的村民仍然可以种地为生。

  袁桥社区是“一圈一带”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根据我省近期发布的《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发展规划》,预计至2030年全省将新建7000个左右农村新型社区。记者了解到,目前,“一圈一带”地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政策推动、村民自筹等方式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按照《规划》建设新农村、保护古村落、发展新社区的要求,合理布局农村新型社区。(大众日报)